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镇原: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增福祉

  • |
  • |
来源:镇原县外宣办 作者:慕诚 发布时间:2017-04-19 16:09:00
分享到: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昔日走的羊肠小道变成了柏油路或者水泥路,告别了陈旧不堪的房屋或窑洞,住进了一座座小康民宅,吃上了自来水、通上了动力电……茶余饭后徜徉在文化广场享受美好时光。如今,走进镇原,让人处处感受到的是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镇原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相对滞后,严重掣肘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制约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制约瓶颈。2017年,镇原县围绕“破瓶颈、增后劲”的目标,继续全力争取实施关乎全县长远发展和能让更多群众受益的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三个一”包抓责任制,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切实加大项目储备、争取、实施和管理力度,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整合项目资金,倒排任务工期,着力解决群众行路、吃水、用电、住房等困难,年内计划新修通村公路245公里,实现建制村油(水泥)路全覆盖,完成933户危房(窑)改造和1195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新增81个行政村宽带接入,实现建制村宽带全覆盖,解决2208户8952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住房、出行、就医等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殷家城乡寺山村村民白生钰告诉记者,原来他们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条件差,守着大片土地,没有任何出路,种地靠的是二牛抬杠,出行靠走、通信靠喊,村里的年轻人走光了,留下来的都是孤寡老人。自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政府集中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产业培育、劳务培训输转工程,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走上了硬化路,吃上了自来水,通上了动力电,滚牛洼变成了宽展田,家门口都有了致富产业,条件好了,村里也有人气了。
  今年,镇原县坚持项目带动,持续改善城乡基础条件。坚持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争取管廊城市项目,完善县城骨干路网、市场公厕、供热供气、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城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民生智慧应用,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小城镇建设上,坚持适度超前谋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加快实施乡镇街道“三化”、广场市场、商住小区等小城镇项目,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棚户区改造上,坚持棚改与危房危窑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有效化解商品房库存统筹结合,确保全面完成城关、平泉等五个乡镇556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化解商品房库存36万平方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