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农业+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西峰区立足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生态农业,大力挖掘农业、农村中长期被忽视的旅游元素和资源,统筹推进旅游景区规划、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变“冷资源”为“热经济”,促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实现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统筹谋划,优化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为了科学搭建区域旅游整体框架,西峰区坚持 “规划先行、注重特色、农旅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思路,把旅游景区规划与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相结合,邀请有资质的专业团队对北石窟寺遗址生态公园、蒲河川美丽乡村、华夏公刘第一庙、彭池源古城旅游和小河湾生态旅游度假村等进行了总体规划,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活山水文章,提升完善旅游功能,树立区域旅游新名片。以天富亿生态民俗村为中心,积极实施休闲、商务、美食等关联旅游项目,打造城中两小时休闲旅游区;以城郊村绿色农产品基地为平台,建成了一批采摘观光休闲体验区,打造城郊半天度假旅游带;以蒲河川流域山水田园和自然风光为基础,全面拉开了总长23公里的蒲河川区环川旅游景区开发帷幕,串联形成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旅游路线,打造“西游”特色旅游风景线和十里蒲河画廊。
二是增强驱动,引领旅游项目快速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按照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打造了一批创意农业示范点。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农乐广场、民俗古街、游客接待中心、陇东滑雪场二期工程,夏季漂流码头、“黑老锅”冰窟景区停车场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东湖公园、黑老锅2个4A级旅游景区陆续申报成功,显胜毛寺“黑老锅”、肖金名镇建设、华夏公刘第一庙景区建设、天富亿生态民俗村美食文化生态传承区、彭池源古城建设等项目入储全市重大项目库。在肖显公路、环川公路和毛寺种植油菜10000亩,全力打造庆阳万亩油菜花观光基地。彭原镇依托彭原古城等历史遗迹,将人文资源与品牌产业、乡村旅游、特色采摘等深度融合,建成了青藤农业文化产业园。肖金镇在“义渠戎国”非遗传承保护示范基地,打造周祖农耕文化体验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展览主题园、岐黄民俗文化博物院等多个乡村游体验观光项目。董志镇充如分发挥北石窟寺的旅游资源优势,以丝路骚站文化为引领,开发小河湾风情游等旅游线路。目前,全区已发展各类农业创意休闲体验观光园、农家乐、垂钓园80余家。
三是深度挖掘,促进“三产”相融互动。西峰区秉承“旅游+文化十农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催生出旅游产品的纵深挖掘、多点开花。以董志镇北门村和后官寨镇南佐村两个“文化集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基地,设立了国际营销窗口,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25亿元,增速达到37. 1%,实现了民俗文化产品和人才的双线输出。显胜乡毛寺村成立了庆阳首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乡愁记忆馆,主推黑老锅牌系列旅游产品,网上交易额突破10万元。樱桃、草筹、香瓜、优质苹果等采摘园在向游客提供特色农产品的同时,带给游客特别的观光体验,有效延长了乡村生态旅游业链条,形成了“游客尝鲜、农民赚钱”的双赢局面。2016年,全区文化旅游业招商引资额达到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 4亿元;共接待游客154. 2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6.7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4623.5万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