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冉伟彤“鸡”缘巧合的致富路
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居住在镇原县殷家城乡寺山村的冉伟彤与鸡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他已年过40,但凭借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学习的钻劲,创办了自己的养鸡场。如今,养鸡成了他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冉伟彤的养鸡场,干净的地面上看不到半点鸡粪,成群结队的小鸡正在追逐嬉闹,羽毛艳丽,十分漂亮。“我每天都要把鸡舍清扫一遍,让养殖场干净卫生。目前,养殖场已养有9000多只鸡,可实现年净收入3万余元。”冉伟彤说,“对我来说,养鸡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加富裕,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和我一样走上致富的道路……”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谈起创业之路,冉伟彤感慨万千。“在当地,年轻人都喜欢外出务工,但由于家里有老人和2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需要照顾,加之兄长一家人长期在外务工,山里的土地又很宽广,需要人耕种,所以我自己在家里干点事情,赚钱的同时也能够照顾家人。”
2008年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冉伟彤去彭阳县赶集,无意中遇见当地一位依靠养殖小鸡发家致富的养鸡专业户,看着别人初具规模的养鸡厂,冉伟彤心想:“原来养鸡也可以发家致富!”回家后,冉伟彤萌生了在家办养鸡场的念头。说干就干,冉伟彤和妻子商量决定选择养鸡,开始自己的创业路。
在妻子张银霞的大力支持下,冉伟彤毅然把当时已经废弃但正在喂养牲畜的旧窑洞腾了出来,并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解决了养鸡场的启动资金问题。为省下请工人的开支,他们凭借自己不多的建筑经验,硬是将面积达400平方米的鸡舍“啃”了下来。
2008年末,冉伟彤饲养了第一批鸡共3000只,两个多月后,也就是2009年年初,这批鸡出栏了,净赚4000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为此,这个只有11户54口人的小山村可是沸沸扬扬、热闹了好一阵子。初尝甜头后,冉伟彤更加相信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鸡的品种不同,出栏的时间就不同,有的60天可以出栏,有的要90天,公鸡比母鸡的出栏时间要长。冉伟彤夫妇根据鸡的生长情况,逐渐摸索出养鸡的经验,他们养的鸡上市率很高,最低的也有94%。
2010年,冉伟彤不再满足于小规模的养鸡,同年8月,他修建了第二栋鸡舍,将鸡舍的面积扩展到700平方米,养鸡的数量由以前的3000多只猛增到9000多只。几年下来,投资建鸡舍的成本早已收回,他家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滋润,不仅还清了因建鸡舍、购买鸡苗和车祸住院所欠的数万元债务,而且还凭庄稼人的勤劳与智慧,在没有雇请任何砖瓦工师傅的情况下,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憨劲,起早贪黑为自己修建了11间砖瓦房。
“去年末到现在,仅出售小鸡一项我的家庭纯收入就达15000多元。下一步,我想建一个像样的育雏室,把我的养鸡场规模再搞大一些,这样就可以实现孵化、培育、出售一条龙服务了,也就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富裕起来。。”冉伟彤满怀信心地说。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