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村靓民富环境美——庆城县美丽乡村建设亮点扫描

  • |
  • |
来源:庆城县委宣传部 作者:李锦 发布时间:2017-03-01 17:25:00
分享到:

  行走在早春的庆城乡村,干净的村道,整洁的环境,漂亮的广场,新鲜的空气,悠然的农民,这与从前人们印象中的乡村大不一样,让人忍不住羡慕起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如今,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开花结果,庆城县乡村面貌悄然“蝶变”,一个个美丽乡村特色村、示范村、样板村正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多重保障描绘美丽蓝图

  近年来,庆城县围绕“一城两园四线”战略布局,将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纳入全县重大项目督查内容。由农村部、住建局、扶贫办、规划局等26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建设风格设计、文化内涵挖掘、工程细节等跟进指导、统筹规划、定期督查,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

  “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便民实用”是庆城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思路。科学编制了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规划,整区域推进产业开发,组团式建设农民新居,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推行社区化管理和服务。先后集中实施了“四通”“四好”“五有”“四改三治”工程,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生态优美、宜业宜居”的新庆城打下坚实基础。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庆城县财政列支5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道路交通、绿化美化、市政基础、环卫设施等方面基础建设,整合项目资金2490万元用于村级配套建设。同时,紧密结合全县“告别窑洞”工程,组织群众通过申贷贴息款、自筹资金,建成居民点10处280户,基本实现了“散户集中,小组合并,建办社区”的美丽新格局。

  精雕细琢打造美丽环境

  庆城县紧扣“白墙青砖灰瓦”的风貌特点,把示范村作为景点来建设,把农宅当作“小品”来打造,突出农村乡土和村庄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传承乡村文化,保护区域民俗,确保建设一村、带动一乡,用典型带动全县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要求,庆城县还注重村庄“小景”植入。大堡子村依托历史遗迹大堡子,打造山寨村落;柏树村依托百年古柏,打造古柏广场和村史馆;后湾村打造马岭黄酒古镇……这些“小景”的点缀,与大景遥相呼应,使美丽乡村锦上添花、生机盎然。

  2016年以来,庆城县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投资16837万元,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创建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示范村24个,其中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3个;投资5050万元,在县内山川塬地形特征各异的乡镇打造美丽乡村样板村10个;投资1691万元,开展了以“三清四改”和村庄“四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环境整治工程,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产业支撑发展美丽业态

  “县、乡两级政府投资30多万元,我在自家林权地办起了庆城县丰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三茬6000多只林下土鸡已全部售完,挣了9万多元呢!”佛殿湾村村民刘奋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庆城县依托“西农大”科技力量,推广矮化密植、间伐改造、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完成优质苹果栽植1.4万亩,改造果园1万亩,推广果园标准化管理12.68万亩,2016年苹果总产量达到15.3万吨、产值4.5亿元;建成规模养殖场35个,新增各类养殖大户1562户,新建良种肉羊场3个,新种植紫花苜蓿10.2万亩,完成秸秆青贮26万吨;建成塑料大棚611亩,以反季节蔬菜种植为重点,本地菜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组建苗林专业合作社32个,辐射带动群众1760户,完成苗林结合培育工程15.9万亩……庆城县将助农增收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始终,一个个宜居宜业、宜观宜游的乡村正在这里绽放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