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变产业美丽焕生机
——西峰区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去天富亿泡温泉逛古街,去孔塬村看美景闻花香,去毛寺村品村韵滑雪……在西峰区乡村,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到不同的休闲生活。
2016年,西峰区充分运用“旅游+”思维,立足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生态农业,打造了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点,使乡村旅游逐渐火起来,成为全区乡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亮点。1月至11月,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4.2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66.7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4623.5万元。
做活山水文章打造诗画田园
时下虽是寒冬,可毛寺村的景色依旧迷人:古朴的古街再现旧时农业活动场景;潺潺流动的蒲河中,寒鸭追逐嬉戏;河边湿地里,枯黄的芦苇随风荡漾……这些景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正在参观乡愁记忆馆的游客张振宇说:“我和家人专程到这逛逛,村子有山有水,空气又好。”
毛寺村位于蒲河川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秀美的蒲河穿村而过,土箭等地质奇观随处可见,无止桥、龙泉寺、生态小学等人文资源丰富。3年前,这里的自然景观还“养在深闺人未识”。2015年,毛寺村借助精准扶贫的“东风”,做活山水文章,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盘活资源,开发旅游项目。
2016年,显胜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毛寺村实施了乡愁记忆馆、毛寺古街、龙泉古寺开发等八大旅游项目建设。同时逐步将乡村旅游开发工作的重心向显胜境内的整个蒲河川区延伸,建设“油菜花大观园”“连心桥”景观区、蒲河瀑布、“同心桥”、蒲河微景观、月亮公主香草园等八大景点。如今,蒲河川区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已初步形成,从毛寺村到蒲河村,无止桥、龙泉古寺、百年柿子园等旅游景点接连不断,吸引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挖掘文化底蕴留住乡韵乡愁
正在建设的海山寺,古韵浓郁的乡村记忆园,风格统一的新民居……在什社乡李岭村,各种建筑和景观构成了一幅田园画卷。
去年,李岭村以海山寺为中心开发乡村旅游。海山寺始建于清朝时期,四周绿树环绕,景色宜人。李岭村对海山寺进行改扩建的同时,在通往海山寺的坡头建设“李岭乡村记忆园”,内设石磨、辘辘、牛车等传统生产生活用具,让游客通过这些物件记住先辈们的辛劳与创造。改扩建后的海山寺,成了李岭村乡村旅游的新景点,2016年共接待游客500多人次。
西峰区着力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各乡镇依据自身的民俗风情、历史资源、文化底蕴,打造开发特色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彭原镇彭原村的青藤农业文化产业园,依托彭原古城等历史遗迹,将人文资源与品牌产业、乡村旅游、特色采摘等深度融合。肖金镇在“义渠戎国”非遗传承保护示范基地,打造周祖农耕文化体验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展览主题园、岐黄民俗文化博物院等多个乡村游体验观光项目。董志镇充分发挥北石窟寺的旅游资源优势,以丝路驿站文化为引领,开发小河湾风情游等旅游线路,带动群众发展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旅游产品更丰富,更有品位。
农旅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西峰区瞄准城市居民休闲需求,将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开发种植、养殖、采摘等农业旅游项目,推动农业从一产业向三产业转型升级。
在政府的引导下,各乡镇按照不同的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打造了一批创意农业示范点。目前,全区已发展各类农业创意休闲体验观光园、农家乐、垂钓园80余家。
每当花开时节,后官寨镇的玫瑰园、什社乡的郁金香园游人如织;温泉镇秀湖山庄、肖金镇龙泉山庄等休闲农庄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农家饭菜;市民春季可以采摘特色蔬菜;夏季可以采摘甜瓜、桃子、樱桃;秋季可以采摘苹果;冬季可以采摘草莓……
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假日生活,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庆阳市陇萃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恒春表示,入冬栽种的5棚草莓,从去年12月初上市以来,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按照每斤60元的价格计算,每棚将收益10多万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