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小城镇的新变化——西峰区什社乡小城镇建设纪实

  • |
  • |
来源:西峰新闻网络中心 作者:张烨 耿洋洋 发布时间:2017-02-17 14:52:00
分享到:

  冬日暖阳,照耀着西峰区什社乡的每一寸土地,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一个个设备齐全的广场,一盏盏美观的路灯矗立在村庄道路两旁……一幅美丽恬静的小城镇画面映入眼帘。

  近年来,什社乡着力提升小城镇品位,优化服务环境,使小城镇整体形象和综合承载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村民有了新生活

  2016年冬天,什丰村村民李兴亮终于搬进了居民小区。

  “小区环境美,冬天统一供暖,出行方便,小区门前还配有健身广场。”李兴亮高兴地说。从开工建设他就盼着能早日搬进小区,2016年10月他终于如愿以偿。“90多平方米的房子,住进来仅花了20多万元,生活质量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什丰居民安置小区内总共拥有172套商品住宅楼,截至目前,已经入住30多户居民,还有50多户居民正在办理交接手续。小区内除了住宅楼外,还建设了24套门面商铺供居民开店铺、做生意,并对所有贫困户免租一年。

  近年来,什社乡新建商贸大棚两座,完成了水泥路硬化,安装了LED节能路灯55盏,并拓宽了街区南北大街非机动车道,完成了表油硬化,栽植了冬青、小叶黄杨等各类绿化树木,使小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

  “垃圾滩”变成景观带

  沿着西合公路走近文安村主题文化广场,一座双手托举着什社苹果、武川甜瓜、什社贡米的雕塑格外显眼,游园内廊架、休闲座椅等文化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这样的美景,主要得益于什社乡农村环境整治。“我们这里原先属于边角地带,废弃沟坑成为交通隐患点和垃圾倾倒点,常年来又脏又乱。”文安村副支书聂发选说,“2016年,乡上投资近200万元建成了小游园,不仅提升了文安村的形象,还让村民有了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2016年,什社乡以“治、管、促”为重点,以街区市场、村组道路、庄前屋后为主战场,先后投入1000多人次,集中开展了全方位、拉网式的环境卫生整治。不仅一次性解决了沉积多年的垃圾成堆问题,还改善了农村面貌和村民的生活方式和卫生理念。

  如今,走在什社乡村组道路边,杂乱的柴草堆、粪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挺拔而立的油松树,一个个错落有致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石头,整齐划一的住宅,分布有序的垃圾桶,什社乡处处展现着城市化的气息。“环境变美,路灯变亮,我们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李岭村村民任宏伟说。

  精神文化“入脑入心”

  冬日的下午,任岭村的村民们集聚在文化广场上跳舞、唠家常。这般的热闹始于去年乡村舞台的建成。

  “以前,村民到了冬闲时节,麻将室便成了他们的集散地。”村支书任建东说,“如今,村民饭后都习惯到广场上健身、唠嗑。”任岭村乡村舞台建成后,已经开展了10余次大型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在什社乡的街道,色彩艳丽、文字醒目、图文并茂的道德文化长廊,成了什社乡一道靓丽的风景,引得过往村民驻足观看。道德文化长廊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文化、中国梦等内容,向群众宣传了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以前,走在城里的大街小巷,看到图文并茂的宣传墙,总是忍不住走上前看一会儿。没想到家门口的街道也做了和城里一样的宣传长廊。”村民李彦儒说。

  农村精神文明是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工作。什社乡坚持文化引领,树立文化服务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在全乡开展了“四讲四做”公民道德活动及创建“五好家庭”“生态文明村”等活动,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