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镇原:让群众融入扶贫产业

  • |
  • |
来源:镇原县外宣办 作者:王瑾 发布时间:2017-01-17 19:10:00
分享到: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扶贫至关重要。没有产业作为支撑,贫困户脱贫增收就成了“无源之水”。产业扶贫到底怎么扶?镇原县探索出了一条由企业带动,并由政府自上而下全力推动的产业脱贫之路,形成了“产业全链条、市场全球化、富民全县乡、责任全社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盛模式’”。
  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立足当地农业实际,建设36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和1000万只肉羊产业化项目,坚持“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三链”模式推进,一切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目标,最大限度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据悉,中盛公司现有1500名员工中,本地农民工就占1200人以上,其中贫困人口500人。仅工资一项,带动贫困人口年收入2100万元,实现了当地农民由原来外出打零工到进企业当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
  “现在底薪每月4500元,效益工资3000-10000多元,每月收入基本在1万元左右。”在中盛公司姚川养殖基地,副厂长王建忠一边查看鸡棚,一边向记者讲述“家门口”打工的好处,“收入高,离家近,每月还能带薪休假4天,方便照顾老人、孩子。外出打工,不如回家养鸡!”同在一个养殖小区的路营会告诉记者:“我在厂里不仅赚了钱,还学到了技术。像现在这一棚鸡有近1。5万只白羽肉鸡,一天吃多少料、喝多少水都要控制好,同时还要注意温度、湿度,这鸡伺候得真舒服,比带娃都精细。”
  在“中盛”企业的带动下,当地贫困户纷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来。
  原来鸡可以这么养!原新城乡高庄村贫困户段志刚,往年就靠自家的9亩地种玉米、小麦过日子。2015年,他来到中盛公司席扬养殖场担任饲养员,眼界一下打开了,一门心思学习技术。2016年8月,他做起了副场长,月工资4000多元。“下一步,想找几个合伙人一起承包养鸡场,大家共同致富。”段志刚说。
  看到养鸡这么有赚头,城关镇原郑村村民郑复成在中盛公司打了几个月工后,2015年春天立马回家包了村里的3个山头,搞起了林下生态放养鸡。郑复成指着树丛中悠闲踱步觅食的“宝贝疙瘩”,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我的鸡卖到了宁夏固原、彭阳,今年市场行情比去年好,一只鸡净利润20元,现在只有6000只了,明年准备养4万只鸡。”在原郑村,就有26户贫困户参与养鸡,每家都养了1000多只散养鸡。
  在中盛公司带动和引导下,镇原县目前发展了57家规模化肉鸡养殖户和专业合作社,涉及贫困户640户,贫困人口2560人。这些养殖户采用林下生态养殖或山地放养方式,年饲养肉鸡120多万只,年实现收入1。2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