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甘肃庆阳西峰工业园区2021年度经济发展情况

  • |
  • |
来源:甘肃庆阳西峰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07-21 15:51:24
分享到:

2021年,西峰工业园区在省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在省市区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面对疫情零散突发的影响,积极克服不利因素,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省工业产业发展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管理、招商、服务”的工作职责,克难奋进,逆势爬坡,深化改革,着力推动园区转型高质量发展。

西峰工业园区是2006年经省政府批复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由石化产业区和工业集中区2个区块组成,规划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签约入园项目40个,建成投产17个,正在建设8个,办理前期手续15个。石化产业区规划面积6.76平方公里,北起董北路、东至244国道、西至规划B1路、南至A3路,以石油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及关联产业开发为主导产业,分为基础原料炼化区(1平方公里)、油气储备区(0.6平方公里)、石油天然气化工区(2.26平方公里)和精细化工区(2.9平方公里)四个功能区。目前,入驻企业24户,11个建成投产,4个正在建设,9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4个正在对接洽谈项目。北部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4.07平方公里,南起A5路、北至C7路、东临庆西公路、西临青兰高速,以装备制造及食品医药加工为主导产业。北部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16户,6个建成投产,4个正在建设,6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2021年末,园区从业人员2062人,较上年增长453人。


f1f57f3b997041f49a10953f159f6e32.jpg

甘肃庆阳西峰工业园区  南部石化产业区     

北部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4.07平方公里,南起A5路、北至C7路、东临庆西公路、西临青兰高速,以装备制造及食品医药加工为主导产业。北部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16户,6个建成投产,4个正在建设,6个正在办理前期手续。2021年末,园区从业人员2062人,较上年增长453人。

f251f487ba9946d38d1b48f6f435b15d.jpg

甘肃庆阳西峰工业园区  北部工业集中区

一、园区经济运行情况

2021年,西峰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9.33亿元,同比增长28.45%;实现工业企业增加值97.14亿元,同比增长5.61%;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27.64亿元,同比增长27.61%;实现税收收入73.15亿元,同比增长8.21%;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15.6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35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31亿元)。其中:石化产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2.66亿元,实现工业企业增加值97.13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20.76亿元,实现税收收入73.11亿元;固定资产累计完成88.6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98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0.7亿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园区建成道路9条20.8公里,路网主框架基本形成,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110KV双回路输变电线路、天然气门站、污水提升泵站、供水管线等基本建成,标准化厂房已建成9幢,在建4幢,配套的2号服务楼正在有序建设。集中供热、供气、部分道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南部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承载能力逐步提升。2021年启动实施了供热、供水、排水、排污、道路、垃圾转运站等基础设施项目11个。其中:石化产业区C2路中段道路工程历时三个月贯通投运,C3路已完成选址、可研,正在办理用地手续;集中供热站项目已完成用地预审、可研、能评报告编制和评审。工业集中区供水管道工程完成可研、初设;集中供热站、垃圾转运站已完成可研、用地指标报批等工作;C13路已完成可研批复、地质勘察、环境影响评价;在解决了长达六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之后,C11至A5路雨污水管道工程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建成后将有效解决C17路以北3500亩项目用地的排洪、排污问题。

三、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情况

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编制工业园区《招商图谱》,成立专班,主动谋、全力招、强势推,通过以商招商、驻点招商、产业招商等方式,先后赴苏州、盐城、贵阳、张家港进行考察,签约万健生物、仁仁药业等项目7个,概算总投资33.59亿元,全市首家“新三板”上市企业落户园区,填补了我市没有上市企业的空白。目前,市政府已与总投资20亿元的远景能源“零碳”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三一重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签订框架协议,计划2022年开工建设。新引进“500强”企业正大集团落户园区。

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年内,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19亿元,增速5.52%,占西峰区工业增加值的69.97%;工业集中度达到78.88%。

1.从单个企业向产业集群发展。按照产业集群集聚和各园区差异化发展要求,统筹招商力量、招商方向、招商信息和特种资源招商,聚焦园区特色主导产业招商,精准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和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同步引进原材料生产企业、成品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企业入驻。远景能源、三一重能、酒钢风电风筒项目的引入将形成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

2.从混合发展向特色产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虹吸”效应,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产业特色强的项目,以规划引领指导,石化产业区围绕石油化工、天然气和精细化工产业,北部工业集中区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产业,强化延链扩链,分类精准入园,加快补齐特色产业链条。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42.35%。

3.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各产业园区企业以物质流、能量流为媒介进行链接共生,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建立跨行业、跨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瑞海嘉提氦项目、华屹聚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茂昌弘干粉砂浆二位一体等项目落地建设,将有效带动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落户园区,推动园区新兴产业延链扩链。

五、融资平台建设及多元化融资情况

在借鉴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发展实际,整合园区内存量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西峰区委、区政府依托西峰惠峰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注入财政资产、土地资产、国有企业股权等资金,打造园区投融资平台并壮大其实力,成为西峰区综合性的投融资平台,采用市场主导型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参与园区开发建设(供电、天然气等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管道、创业平台、标准化厂房等准经营性项目;排污、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等非经营性项目)。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启动了园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厂房建设,实现投资、融资、再投资、再融资的良性循环。

六、创业创新创造工作情况

1.坚持区校合作。以陇东学院、庆阳同兴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实训基地为基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拓宽产学研一体化新路径。通过定期组织师生进企业实训、提供咨询等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

2.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庆阳石化、西峰制药厂、茂昌弘、华屹等企业坚持科技创新、优化生产运营,园区企业年内投入研发经费387万元,发明专利2个,实现技术合同成价额1179万元,当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2,较上年67个增长35个,涨幅49%;当年增长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新授权专利发明3件。其中,庆阳石化承担的中国石油集团科研攻关项目,无循环上流式液相航煤加氢生产等多项新技术在公司试验成功;液化气超重力法深度脱硫(LDS)技术获中国石油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3.坚持智慧化园区建设。总投资1196万元的园区智慧监管平台,于年底通过验收试运行,建成了120M2运营中心指挥大厅、20 M2曲面全彩显示屏、164套抓拍一体机硬件建设;配套了可视化的综合应急、智慧监管、智慧安全、智慧环保、应急指挥、园区封闭管理、三维地图、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9大软件系统和云服务租赁,并完成与园区15户企业网络连通、调试和数据传输。同时,通过建立门禁、安装视频、加装探头等方式,加强了24处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对与董北路相结合的庆阳石化、输油首站、瑞华能源和油气储存厂均按照安全间隔进行了半幅封闭改道管理。

七、污染防治和循环化改造工作情况

积极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找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发展生态产业。持续推进园区污染治理集中化、产业链接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全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未被省级以上部门巡查、通报、问责、督办。

1.推动园区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实行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集中区污水提升泵站建成投用。园区工业固废经庆化垃圾填埋场和圣元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置,目前正常运转;依托庆阳高晨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甘肃新鑫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治理公司处理园区危废,实现污染治理的专业化、集中化和产业化。根据园区内企业资源及废弃物利用情况,启动制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加快园区工业“三废”及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注重园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推进园区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提高园区资源产出率。强化园区环境综合监管,明确企业的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实现单位规模以上增加值能耗0.2868吨标煤/万元,较上年0.2905吨标煤/万元下降0.0037吨标煤/万元;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水耗1.78立方米/万元,较上年0.9735立方米/万元,下降0.8065立方米/万元。园区生态产业占生产总值1.04%,较上年0.446%上涨0.59个百分点。

2.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结合园区产业布局优化,重点实施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加快建设和引进涉及产业链接或延伸的三一重能风电项目、远景能源零碳产业园、酒钢风电风筒等重大项目,实现园区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闭路循环、物尽其用,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八、土地集约利用情况

严格执行《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利用制度,科学制定控制性指标,合理确定项目用地规模,鼓励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求入园企业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指标必须符合规定。全年报批项目用地指标18宗1355亩,占全区报批项目用地指标的1/4,相当于园区近七年报批项目用地指标之和。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园区项目建设用地均采用按需征用,有效遏制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积极探索向空间要土地,鼓励企业建造多层厂房;向科技要土地,利用科技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向机制要土地,加强建设用地全程管理,严把土地审批关口。园区项目建设用地投资强度达到334.65万元/亩,单位生产总值建设使用面积0.003084亩/万元,高于庆阳市0.002万元/亩的标准。土地集约利用分值达到85.71分,土地利用监管绩效达到理想值。

九、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一是日常监管逐步强化。探索安全、环保第三方机构监管和安全、环保专家指导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甘肃恒邦、甘肃金绿洁、陇东学院教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环境评价师等签订了园区环保管家、专家技术劳务合同,为园区专业化管理蹚出了新路子。全年开展综合隐患排查4次,各类专项检查10次,问题整改率达到96%,园区未发生安全环保责任事故。二是准入关口逐步加强。编制了化工园区产业发展指引和“禁限控”目录、精细化工项目工艺反应风险评估办法。三是应急处突能力逐步提升。编制完成了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石化产业区消防救援站挂牌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指导园区各企业完成环境突发事件和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演练共28次。四是环境整治工作完成阶段性任务。环境整治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完成了6个方面23项整治内容,于3月份通过省生态环境厅专家组考核评估;省级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并销号。

十、优化营商环境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庆阳市《企业投资项目生成落地机制》《关于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文件精神,精准、及时、足额兑现中央和省、市关于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结合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不来即享”政策扩面。园区建设项目坚持并联审批、项目管家、绿色通道等做法,建立了“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推进方案”的“三个一”项目服务保障机制,推行联合评估、联合勘验、施工图“联合审图”、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努力实现“一张蓝图管控”。同时,着眼打造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园区服务环境,推行入园企业手续办理“包办、代办、帮办”机制,协助27个入园项目办理前期手续;组织开展园区环境影响等12项专项区域评估工作,待相关部门批复后纳入工改系统,实现区域评估(评价)成果共享,供园区企业免费试用,减少企业投资成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