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营商环境优化 助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按照省、市“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有关部署要求,庆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减周期、降成本、优服务、促公平”目标任务,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任务清单及工作台账,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促进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质再进位。
一、压缩时限“减周期”。全面落实“7×24小时”轮班、专班服务、靠前服务等工作机制,采取事前政策咨询、业务指导、风险提示,事中全程帮办、预警提醒,事后跟踪督促、整改提升等针对性压减措施,确保高峰期交易不断档、服务不断链,实现进场项目信息发布当日办结,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结果公告、中标通知书发放等环节即接即办,全过程交易服务周期向法定最短时限持续压减。上半年,全市建设工程类项目平均交易周期28.4天,其中,资格预审项目106个,平均交易周期36.4天;资格后审项目222个,平均交易周期24.6天。全市政府采购类项目平均交易周期18天。其中,公开招标项目272个,平均交易周期22.5天;非公开招标项目211个,平均交易周期12.2天。纵向与全省同行业最优比,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落实政策“降成本”。严格落实省、市有关降免政策,免收教育类项目交易服务费,减半收取扶贫惠农、为民办实事、灾后重建、政府代建等项目交易服务费,累计减免交易服务费17.45万元;全面停收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累计免收投标保证金约4.9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严格落实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提高预付款、降低质保金、免收投标保证金、公开采购意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市级平台累计1359家中小企业享受优惠政策,694家中小企业中标,中标金额7.37亿元,中小企业市场参与度和中标率持续提升。不断延伸拓展全流程电子化服务内容,进场项目全领域、全流程、全环节线上交易,电子化交易稳定保持100%,累计为各方市场主体节约投标文件编制、差旅费等直接交易成本2500万元以上。持续推进“交易 金融”服务,积极协调“金融服务平台”各入驻金融机构,面向各方市场主体提供电子保函、工程贷、政采贷、农民工工资贷等多样化金融服务,保函费率降低至3‰,帮助企业释放资金压力,缓解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三、提升能力“优服务”。开展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业务大练兵”活动,面向市县(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代理机构业务骨干和市级评标评审专家,举办“全省一张网”深化应用系列、新征集综合评标专家岗前培训、远程异地评标、权益类系统操作使用等各类线上培训班8场次;联合市财政局组织举办“庆阳市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履职能力提升”线下培训班1场次,参训人员3000余人次,促进招标采购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素质持续提升。不断加强系统支撑,深化“全省一张网”推广应用,为市场主体从项目进场登记到合同在线签订环节提供“一门进入、一网交易” 的便捷化服务;优化开评标时间场地线上预约功能,实现招标人、代理机构线上“一键预约”,自主选择开评标时间场地;完善智慧监管系统,新增合同在线签订、音视频在线监管、专家行为轨迹分析等功能。
四、强化监管“促公平”。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专班,围绕4个方面16类问题,加力推进整治工作,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加快构建联动监管机制,强化公管办综合监督、行业部门行政监督和交易平台现场见证,建立与纪检、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监督等部门协同配合的问题线索发现、移交转办、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在线投诉举报平台”。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持续清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策文件、制度规则,清理招投标领域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外地企业设置的各类隐形门槛和不合理限制,落实公平竞争审查率100%,有效保障各类型、各区域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上半年,市县交易中心交易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共有6758户企业提交投标文件,平均每个项目参与投标企业8户以上。累计发现不良行为15起(招标人1起、代理机构2起、评标(评审)专家12人次),约谈评标专家1人次、书面提醒7人次,受理转办投诉质疑件4起,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