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及所有驻厅窗口单位到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观摩交流
为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路,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和“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建设,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阳光、便捷、智慧、温暖”的政务服务体系,擦亮“党建赋能 庆心服务”党建品牌,5月9日下午,庆阳市政务中心领导班子、各科室负责人及所有驻厅窗口首席代表到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观摩交流。
“直通车”窗口工作人员王丽娜从“坚持‘党建+品牌’,不断提升‘直通车’知晓度;坚持‘党建+业务’,不断提升‘直通车’信任度;坚持‘党建+效能’,不断提升‘直通车’满意度”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设立的初衷、取得的成效、特色亮点及主要做法,现场展示了“急难愁盼”事项闭环办理全过程。今年以来,“直通车”窗口共受理“急难愁盼”事项 6件、信访接待件 30件、政策咨询引导 4074人、老年人和特殊群体服务709人、社保卡服务2689人、“打包办”受理51件、自助查询服务 1373人。1名干部在全省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主题演讲中荣获二等奖,2月20日《中国劳动保障报》第二版刊登了《解急难愁盼 搭便民桥梁——甘肃庆阳全力打造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4月11日《庆阳信息》第111期专版刊登《市人社系统倾力打造为民服务“直通车” 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近年来,庆阳市、县(区)人社部门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开通运行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并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和人社服务提质的“切入点”,推动企业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变成服务民生的放心事、顺心事、省心事,形成优化服务暖心“便民”、人才人事暖心“利民”、劳动维权暖心“护民”、就业创业暖心“富民”、社会保障暖心“安民”、工伤保险暖心“保民”的生动局面。一是探索形成了庆阳“133”工作机制。实现“一个目标”,即把人民群众100%满意作为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工作终极目标;建立“三项制度”,即建立群众事项受理制度、“急难愁盼”办理制度和为民服务保障制度;落实“三有要求”,即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坐班值班制度。制定了《市人社局领导干部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坐班值班表》,安排领导干部轮流到“直通车”窗口坐班值班和现场办公,即时受理企业群众诉求,快速解决他们反映的各类问题。三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市、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局长信箱留言、“12345”转办、庆阳政务服务网等来信来访中需要跨业务板块、跨县区办理的复杂事项,纳入“直通车”办理范围,每次确定2—3件企业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包抓盯办事项清单,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持续推行“直通车”示范岗评选制度。制定了《庆阳市市直人社系统“人社服务示范岗”评选办法》,将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窗口工作中履职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树立为服务标杆,形成了“比服务、比效率、比群众满意度”的良好氛围,营造了公平公正、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截至目前,已评选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示范岗24名。
观摩结束后,所有人员一致认为,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窗口工作思路新颖、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制度机制建设、“急难愁盼”受理及人社政策宣传等方面工作得力、亮点纷呈,值得借鉴学习。
在今后的工作中,庆阳市人社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宗旨,进一步完善思路,强化措施,创新提高,帮助群众“一站式”解决问题,持续打造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庆阳样板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社力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