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五轮”驱动 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建设
今年以来,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部署,按照产业链前端建基地扩规模、中端强加工提效益、后端畅流通促融合的工作思路,强化服务保障,突出龙头引培,实施重大项目,加大品牌培育,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23年预计全市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以上。
一、政策推动,全方位加强服务保障。完善推进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为产业链建设保驾护航。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持续落实“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链条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团队、一批链主和骨干企业、一套考核体系),严格“月调度、季分析、年考评”制度,定期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运行等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制定《庆阳市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办法》,每年安排1亿元(市级2000万元,8县区各10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农产品加工、仓储及冷链物流、农业品牌培育等产业链建设关键环节的银行贷款实行贴息补助,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制定《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全市选派1000名农业科技人员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蹲点服务,指导经营主体加大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探索和新装备应用,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有效破解生产技术瓶颈难题,为农业产业全链条提档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招商带动,拓渠道抓实龙头引培。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打造规模梯次搭配、分工协同配合、产业互补互促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新雁阵。一是开展产业链招商。制定《2023年庆阳市农业和农产品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成立招商工作专班,建立“两库两册两清单”(龙头企业目标库、项目储备库;市、县(区)招商引资推介册;优惠政策清单、商会清单),靠实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任务。3月中旬,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福建泉州市开展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现场签约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白羽肉鸡熟食加工厂等3个项目,签约额10亿元。4月下旬,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赴福建福州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现场签约宁县绿色冻干产业园等15个项目,签约额49.47亿元。目前,全市招引投资项目35个,总投资68.56亿元,其中1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8740万元。二是加大培育力度。制定《庆阳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千名干部帮千企”工作方案》,对全市51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一对一”结对包抓,动态掌握企业运行状况和发展困难,分类施策助力企业扩规提质。积极开展涉农企业融资贷款需求排查摸底,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及困难,及时推送金融部门争取融资贷款,全市共有52家涉农企业融资贷款需求16.85亿元。截至4月底,全市引培龙头企业11家,累计达到368家(国家级2家、省级42家、市级51家)。
三、项目领动,立体化打造产业集群。持续扩大种养规模,优化产业布局,集聚资源要素,加快特色产业“连点成线、聚线成链”。一是实施重点项目。按照“开工建设一批、前期推进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要求,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和品牌培育等领域,确定50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市级20个、县级30个),计划总投资111.34亿元,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43.74亿元。制定《2023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包抓项目清单》,细化抓促措施,按月调度进展,全程跟踪推进。截至目前,50个项目开工建设40个,完成投资16.62亿元。二是加速产业融合。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平台载体要素集聚作用,与产业链建设有机衔接、融合发展。创建宁县苹果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镇原肉鸡、西峰生猪、环县肉羊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环县列入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市获批创建镇原县屯字镇、西峰区彭原镇、合水县何家畔镇3个产业强镇和宁县焦村镇、环县曲子镇西沟村等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四、品牌促动,多途径畅通营销渠道。统筹推进两个“三品一标”,持续扩大农产品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打通田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一是强化品牌培育。向省农业农村厅推荐1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2个企业商标品牌,争取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全市共有6个区域公用品牌和31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环县羊羔肉”入选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十佳羊肉品牌”和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庆阳苹果”获“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国家优质苹果金奖”等荣誉。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制作庆阳特色农产品宣传片,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制作发布“三品一标”农产品宣传视频。组织17家企业参加福建福州“甘味”庆阳农产品展示品鉴活动,6家企业参加福建泉州“甘味”农产品展示推介活动,2家企业参加中国(甘肃)哈萨克斯坦经贸招商洽谈活动,宣传推广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等116个种农特产品,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强化产销对接。在庆阳市农业信息网站发布庆阳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3期,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做好产能调整。组织推荐16家供应商入驻中国社会帮扶网,累计销售农产品15133吨,销售额3.21亿元。庆阳苹果畅销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美国、德国国际市场。镇原肉鸡成为百胜餐饮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固定供应商,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池香菇出口日本、加拿大等国家。
五、种养菌联动,一体化推进循环农业。探索创新“三元双向”循环模式,加快农业资源高效配置、双向循环利用,实现特色产业全链增值。一是做优种植业。积极发展山地果园,加快老旧果园提质改造,推广高效换优、水肥一体生产技术和新优品种。全市改造老旧果园4.89万亩,新建山地果园2600亩,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6000亩、“两减一增”基地8.56万亩,建成千亩以上果园33个,商品果率达到85%以上。坚持设施蔬菜、高原夏菜、特色蔬菜“三菜”齐抓,扩大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全市新建日光温室533座1630亩,新建钢架大棚1936座2434亩,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目前全市蔬菜面积达到9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6万亩。二是做强畜牧业。制定《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养殖专业乡、专业村和养殖大户培育,扩大产业规模。全市新建规模养殖场(合作社)32个,新增养殖大户300户。一季度,全市牛羊猪鸡出栏分别达到5.69万头、54.2万只、20.16万头、642.04万只,分别同比增长9.41%、15.8%、5.47%、7.1%。提升畜禽本地屠宰,加快熟食深加工项目建设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促进畜牧产业延链增值。新建正大30万头生猪屠宰线、绿丰1万头肉牛屠宰线,全市畜禽屠宰线累计达到11条,年屠宰加工能力1.23亿头(只)。加快圣越熟食加工厂、正大食品加工厂建设进度,重点生产重组、调理、中西式等肉制品,实现畜禽产品本地消化升值。三是做大食用菌业。制定《庆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全市食用菌产业推进措施》,引培食用菌龙头企业9家,建办食用菌生产合作社21家,建成食用菌示范基地和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7个。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