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打造便民服务新模式
------庆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多措并举为群众办事增便利
庆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公积金服务”模式,不断改进住房公积金管理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全市住房公积金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基本实现了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各项业务指标稳步提升。
一、构建“互联网+公积金”服务模式,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在顺利完成“双贯标”,管理系统、硬件设备全面升级的基础上,积极推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了覆盖“12329”热线、短信、网站、网厅、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自助终端8大服务渠道的综合服务平台,将传统的服务模式升级打造为“互联网+公积金服务”的“线上+线下”服务双窗口,基本实现了“一网通办”。目前梳理的“一网通办”办理事项(缴存事项11项、提取事项10项、贷款事项2项),均可线上办理,实现了“零跑腿”、“即时办结”,从根本上解决了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线下排队、证明资料繁琐等问题。线上办业务的职工日渐增多,办件量快速增长,公积金智能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
二、加快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一是信息共享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内外数据交换,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市政府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调数据共享事宜,取得了积极进展。市公积金中心获得了不动产自主查询权限、人民银行数据测试报送权限,与政务服务网实现了全面数据对接和统一身份认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接入了全国数据报送平台,完成了数据采集、整理、上链,与税务总局实现了总对总数据交换。二是“通缴通取”全面启动。目前,各项公积金业务办理线下均支持全市范围内缴存职工“通缴通取”,自主就近选择管理部办理公积金业务,打破了地域限制,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能力,实现了全市各网点公积金业务“一盘棋”。三是异地业务办理更加便捷。异地转移、贷款政策落实到位,在加强政策宣传,优化受理程序的基础上,积极为异地工作返乡购房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降低了异地缴存职工的购房资金压力。变更异地转移接续平台Web接入为直连接入,落实了资金在线划转,做到了“账随人走、钱随账到”。四是及时准确完成年度结息工作。按照当日人民银行挂牌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5%),6月30日,为全市2577个单位、11.4万名缴存职工账户结付利息9144万元。结付利息准确、足额计入缴存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7月1日,主动通过12329短信平台向缴存职工推送了结息短信,切实保障了缴存职工权益。
三、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规范操作流程,简化办事要件。线上业务全面开展后,为更好地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广综合服务平台应用,适应新形势下的职工需求,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审议修订了庆阳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贷款管理办法,在严格要求业务办理人员遵守管理办法和办理流程的同时,坚持“四个一律取消”简化业务办理要件,即“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通过政府部门内部核查和部门间核查、网络核验等办理的一律取消,归集、提取业务纸质资料一律取消。”极大地方便了办事职工,受到了广大缴存职工的一致好评。二是落实综合柜员制度。按照“一门引导、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次办结”的要求,严格落实综合柜员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领导坐班制等制度。采用集中培训、科室指导、相互学习、检查验收等措施,切实提高业务办理人员综合素质,把一线业务受理人员打造成为“业务能手”、“行家里手”。指导缴存职工网上办、随身办、移动办,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三是积极响应缓缴降比政策。积极响应《庆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要求,倡导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申请缓缴或降低缴存比例,且在此期间,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时间连续计算,不影响职工申请购房提取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权益。减轻了企业负担,保障了职工利益。四是提高援助武汉医护人员贷款最高限额。为激励援助武汉医护人员,发扬英雄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市中心对援助武汉医护人员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上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