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农业农村局突出“六项”举措 全面推进“两型”机关创建
全市“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积极谋划,迅速行动,突出“六项”举措,加快推进市直农业农村系统“两型”机关创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促创建。成立了市直农业农村系统“两型”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单位(科室)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上下协同推进工作落实。结合单位职能和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市直农业农村系统创建“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严格时限要求。组织召开启动大会,压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创建行动取得实效。目前,局机关、13个局属单位全部制定印发了《工作方案》和台账,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推行亮牌服务促创建。按规定统一制作“桌牌”、“胸牌”,“桌牌”标明了单位、姓名、照片、职务、联系电话、工作职责等6项内容,摆放在醒目位置;“胸牌”标明职务、姓名2项信息,要求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切实做到亮身份、亮职责、亮业务,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自开展亮牌服务以来,接待企业、群众咨询事项16件,均得到一致好评。
三是优化服务流程促创建。组织全系统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对各类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对派驻政务大厅受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和机关科室单位受理的公共服务事项流程进行了优化,明确了办事流程、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材料清单、办理时限等一次性告知要件,并按要求上报市“两型”办和市政务服务中心审定并公示,同步在办公区域进行公开,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截至目前,办理庆阳市政务服务网站咨询事项3件、行政许可事项1件,并及时进行“双公示”。正在制定《农业项目管理办法》,梳理惠企政策清单,明确涉企事项服务程序,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
四是改进工作作风促创建。结合“两型”机关创建,进一步加强市直农业农村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建立了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局属单位县级领导联县包抓机制,下沉县乡抓促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落实。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指导建办市级农业科技示范点20个,选派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技术专班,每个市级示范点选派副高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带动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开展“年轻干部上网讲科技、科长上台讲政策”活动,组织全系统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围绕“牛羊猪鸡、果草菜药”八大特色优势产业技术规范拍摄小视频、发表科普文章、宣传讲解技术要领。遴选8名科室负责人,围绕农业农村领域政策规定,现场上台讲授。在创新形式方法,增强干部学习能力的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政策宣传,服务群众生产。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和群众需要,组织在环县合道镇朱家塬村、唐台子村和合水县何家畔镇柳家川村举办春播粮食作物栽培技术培训班,组织农业专家田间地头现场授课,培训农民200余人次。组织蔬菜、养殖大户赴正宁、镇原等地学习先进技术,提高种养技能,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五是规范执法行为促创建。对全系统工作人员执法证件进行了全面摸底,对执法区域变更、过期、废证、新增执法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对需要新办证人员积极衔接相关部门核发执法证件。在执法过程中,持证人员主动出示执法证件,亮明身份,依法依纪依规开展工作。坚决禁止无证执法、不亮证执法、持废证执法、一证多人执法等行为。目前,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68人次,开展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主体2098家次。对涉嫌违法生产经营13起行为作了立案调查,其中调查办结案件3起,案值金额2.2万,罚没款0.52万元,有力确保了全市春季农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
六是健全完善制度促创建。制定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以制度执行倒逼干部职工加强学习,熟悉掌握农业农村有关政策措施、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更好服务群众,提高效能。以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督促全系统全员参与,改进工作作风、加快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营造亲商爱商的社会环境,助推我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