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柔远镇北关社区:探索“12345”工作法 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社区虽小,却紧密关联着千家万户。华池县北关社区聚焦辖区老旧小区多、自建房户多、安全隐患多、弱势群体也多等难题,紧扣 “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核心任务,以 “红色先锋·六心家园”(贴心、暖心、爱心、安心、知心、乐心)党建品牌为引领,探索实施 “12345” 工作法,有力促进党建融合、治理融入、服务融汇,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建强“一个堡垒”,筑牢社区治理“主阵地”。
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建强基层组织堡垒,筑牢社区治理根基十分关键。北关社区党总支秉持“居民需求即社区职责”理念,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将华吴路、教育路、山城路、柔庙路以及南梁路、老城街和范公路等区域科学划分为3个片区、11个网格,覆盖45个居民小区、94幢楼栋和11处城乡结合部,分别由第一、第二党支部统筹管理,并下设4个党小组,让党组织覆盖到小区楼栋,确保民情反馈精准、政策宣传到位、居民诉求快速解决。聚焦便民服务升级,改造便民服务大厅,梳理贴合居民需求的服务事项12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提升服务效率,节省居民办事精力。充分整合资源,依托社区居民会客厅、康养中心、居民说事室、“海燕手工创作室”、积分超市等列特色鲜明的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600多场次,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承载能力,让居民享受更贴心优质的服务。
优化“两个阵地”,架起社区治理“连心桥”。
抓好阵地建设这一关键,通过优化实体、网络两大服务阵地,紧密连接居民,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效能。优化实体服务阵地。直面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作为重点。有序推进3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居住品质。利用物业用房,精心打造3个集学习、议事和物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驿站。积极推动居民自治组织建设,为43个居民小区及家属楼(院)选出业主委员会,选聘104名责任心强的业主担任楼栋长。整合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力量,组建“5+”小区治理队伍,形成治理合力。同时,成立“能工巧匠”服务团队,提供专业服务,满足居民多元需求。优化网格服务阵地。秉持 “一网统筹、相对集中、务实管用”原则 ,按300 - 500户标准划分11个大网格,细分出433个“微网格”,将社区服务延伸到各个角落。社区工作者下沉当网格员,驻区单位报到党员担任“微网员”,构建紧密服务网络。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收集并办理68件居民“微心愿”,传递社区关怀。为保障网格服务高效,实行“采集信息—及时上报—研判预警—办理办结—结果反馈”5步工作流程,以清单明确8项工作职责,规范网格员工作,推动社区治理有序开展。
推行“三项机制”,突出社区治理“指挥棒”。
紧紧把握“三项机制”,精准施策,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深化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优化“社区‘大党委’引领+党建联席协调+‘双报到双服务’”模式,与辖区3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达成深度合作,签订共驻共建承诺书,凝聚强大合力。依托“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成功协调解决7项民生问题,消除3起安全隐患,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对在共驻共建及“双报到双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县石化办、县烟草局等8个单位进行通报表彰,激励更多单位投身社区建设。发挥积分管理机制效用。充分运用华池县“一约五会三榜两站”激励约束机制,开展“红黑榜”评定4次,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发挥榜样引领作用。1户家庭荣获省级最美家庭称号,882位居民凭积分兑换价值约4.23万元生活用品,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促使居民自觉讲文明、树新风,营造了“统筹谋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社区氛围。推进居民协商议事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将民主协商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各环节,秉持“有事好商量”理念,广泛邀请“两代表一委员”、驻区单位、“两企三新”组织、物业公司负责人、社区民警、楼院长及热心居民等群体参与,着力构建多元治理共同体,累计协商解决28起小区民生问题,有效提升居民满意度与幸福感。
用活“四支队伍”,凝聚社区治理“新合力”。
积极探索创新,以党组织为核心,活用“双报到双服务”、专业社区工作者、业主委员会、党员“四支队伍”,将其精准编入小区网格,构建“社区吹哨,各方响应”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两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5起,做到“矛盾不上交,大小事不出社区”。持续优化服务,完善“网格覆盖楼栋,服务直达住户”模式,设立“党员先锋岗”与“服务模范岗”,发挥党员带头与典型示范作用。大力培育特色文化,组建北柔曲艺团、文艺社两支特色团队,开展13场家门口服务,在端午、七一、国庆等重要节日举办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重点打造“海燕手工创作室”,为居民提供展示舞台与就业机会,吸引灵活就业48人。社区“两委”成员、社工和网格员积极作为,与62名特殊群体结对,帮办实事33件。突出就业帮扶成果,助力51人就业,安排8人入公益性岗位。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群体等共计90户(人)。一系列务实举措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抓实“五项措施”,助推社区治理“提效力”。
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实施“五项措施”,推动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接诉即办,化解跑路难题。社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在小区公示栏、居民微信群公开网格员、物业等联系电话,确保居民诉求及时传达。制作“北关社区人民建议征集平台”二维码,主动收集信息。目前征集意见建议73条,帮办实事68件,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信任。错峰服务,打破时间阻碍。为解决居民办事扎堆问题,社区实行错时、延时、轮值制度,周末和中午、下午均安排工作人员值班,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依托特色服务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服务,提升居民的归属感。主动作为,开展上门服务。积极开展“敲门行动”,组织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定期上门摸排、服务和议事,全面掌握网格内人员信息、矛盾纠纷等情况。累计提供上门服务2.4万人次,解决民生问题28起,化解矛盾风险121件,居民满意度不断攀升。一窗受理,优化服务效能。为解决居民办事繁琐问题,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置12个窗口,梳理便民服务事项、优化办事流程,依据网格员职责开展帮办代办,大幅提升服务效率。清单推进,回应群众需求。社区优化工作机制,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衔接驻区单位“资源清单”,发布并落实“需求清单”,真正做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