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民生】我心归处是南梁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8 19:04:00 浏览次数:

  在南梁这片红色热土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用语言讲述红色故事,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用初心践行使命担当,他们就是南梁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追根溯源,他们的讲解工作从何时开始?最早的讲解员又是谁呢?他们又有怎么样的故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南梁革命纪念馆第一任讲解员刘玉郝的故事。

  刘7  

   

  

  “祖祖辈辈,老百姓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深秋时节,走进南梁荔园堡古城,在英雄群雕前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现场讲解的就是南梁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刘玉郝,在南梁革命纪念馆工作的19年里,他既是馆长又是讲解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退休后,他仍利用闲暇之际讲解南梁故事,传播红色声音。“共产党没亏了我,干了十几年我的心愿已经达到了。”刘玉郝说 

  刘3  

   

  

  刘玉郝,1959年出生,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梁人。高中时的刘玉郝成绩优异,正好赶上全国恢复高考,有推荐保送上大学的机遇,但是家庭的困难,让他失去了追梦的机会。“机遇很好,运气不佳,为啥呢?父亲得了半身不遂,母亲得了半身麻痹,我差点连高中毕业都等不到,1978年6月高中毕业,就卷铺盖回家照顾老人。”刘玉郝说。 

  郝1  

   

  

  虽然命运多舛,但是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有高中学历的刘玉郝在村里也算是“高学历”,被村民推选成为了一名村干部,后来,一次招干的机会让他端上了“铁饭碗”。“当时的高中生特别少,我1978年毕业,1979年就当了村上的会计,当了两年会计,1981年开始当生产队队长。到了1988年在村干部里面招聘干部,我考了第一名,分配到定汉乡工作了四年半,在山庄乡工作9年。”刘玉郝回忆着说。 

  说起他与南梁革命纪念馆的缘分,还要从他的小时候和外祖父的故事说起。“这说起来,和我的老外爷有很大关系,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常来我们家,来了他就讲他过去的经历,在上世纪30年代,我的外爷跟随刘志丹、习仲勋在南梁闹革命,他就讲他这一生闹革命的经历,打过许多仗,也经过许多辛酸苦辣,讲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这样给我心里就烙下了烙印。”刘玉郝说。 

  刘  

   

  

  2001年6月,刘玉郝如愿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工作,并担任南梁革命纪念馆馆长职务。本以为离愿望更近了一步,但是基础设施的陈旧、环境的“不友好”,让他很失落,也成了他最棘手的工作。

  刘5  

   

  

  南梁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刘玉郝:“这个纪念馆的彩绘特别的暗淡,壁画脱落,这一片地长的都是草,这个地方还种的玉米,后院全部是一个寸草滩,没有这些树,那几年这里的环境其实非常的糟糕,我是想来,但是来了是这种情况。”

  郝  

   

  

  “那你当时有没有想过要放弃?” 

  

  “没有,为什么呢?因为我从小我的老外公给我讲过许多南梁的故事,他们老一辈人在这里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创建了这片根据地,南梁人民向往着南梁纪念馆建成,多少年向往着能建一所纪念馆,现在已经建成了那么后人,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建的更好,管理的更好。”刘玉郝说。

  与硬件设施相比较,软件的不完善更让他心痛,人员短缺、资料匮乏,更别说系统的讲解词,是一份也没有。

  郝6  

   

  

  南梁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刘玉郝:“来的时候纪念馆工作特别单一,总共四个人,没有解说员,连巴掌大一片的讲解词都没有。”

  为了更准确系统的展示南梁的革命历史,他亲身走访当地健在的老红军、老革命和相当一部分知情的老人,翻阅大量历史书籍,并向相关专家教授请教,用三年时间对南梁革命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撰写了几万字的南梁革命纪念馆讲解词,填补了讲解时的空白。

  刘玉郝  照片  

   

  

  南梁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刘玉郝:“当时,就是只要来这里的记者,拍记录片的,还有研究党史资料的,来取材的,我有要求,你随时叫我随时给你开门,但是你拍的东西得多少给纪念馆留点,把你们的成果我要见到,这样就从各个方面收集资料,这还不行,因此我们翻资料、走访在世的老人,和我老外公给我讲下的这些东西,再就是跟专家座谈,翻阅了许多资料,形成了南梁纪念馆的第一本解说词,这样就填补了短板。”

  虽然有了系统的讲解词,但是由于他普通话不标准、讲解不专业,让他意识到这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向上级申请培养专业讲解队伍。说起这个事情刘玉郝说:“长时间这样下去还是不行。”

  郝2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有了专业的讲解队伍,但是他发现部分讲解员对南梁革命历史了解得不够透彻,在讲解过程中,一部分游客提出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满意的解答,这成为了制约工作开展的一个短板。 

  南梁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刘玉郝:“我前面说她们后面记,记多少是多少,经过我考核能行就留下讲解,不行继续学。”

  在讲解工作步入正轨同时,他还参与了南梁革命纪念馆陈列布展大纲的修订。

  郝5  

   

  

  “我们来到南梁革命纪念馆,看到展板上的内容记录的非常全面、详实、系统。”

  “对的,最初,在旧展馆的时候,特别简陋的照片图片,呈现了一个图片展现了一个历史,给人的印象是短一些东西,我们用了几年时间,走访了当地的老百姓、老红军、记者、党史研究的人员进行座谈。”刘玉郝说。 

  在参与南梁革命纪念馆陈列布展大纲的修订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遇到很多的闹心事。

  南梁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刘玉郝:“来的人提出的问题不会回答,布展这么多东西,那么时间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这成了一个愁人的问题。它遍布了陕甘边区整个的地方,利用了一年时间,跑遍了整个区域,进行走访,经过几次的斟酌,看回忆录,将这138处才走全,有这138处才能弥补了陈列布展的短板。打了表格写了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发生什么事件,事件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提出了保护和维修的意见。”

  2020年从南梁革命纪念馆馆长职位上退休下来的刘玉郝,本可以安享生活,但是他仍然心系南梁,不仅义务承担讲解工作,还经常到馆里给讲解员们分享自己的讲解经验。

  刘4  

   

  

  南梁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赵静:“刘馆长对我们的工作支持非常的大,帮助也是相当的多,在十几年的工作当中,我们有许多的,不知道的知识,还有像这种小故事,他就经常的给我们的普及,从我们最初讲解我们纪念馆没有词的时候,就是他一遍一遍的给我们串下来的,还有现在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会给予我们一些帮助,他会给一些工作组进行讲解之类的,刘馆长,他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向他致敬,把它作为我们工作中的榜样。”

  多年来,刘玉郝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尽力干好这份事业,这当然也离不开妻子的默默付出,不仅是他的贤内助,更是家庭的主心骨。

  刘1  

   

  

  刘玉郝妻子马生连:“我们掌柜的一天出去很忙,讲解,我一天在家里也很忙,照看两个老人,两个孩子,一天不要拉他的后腿,让他好好工作。”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梁人,受党教育多年,宣传南梁革命历史,弘扬南梁精神,是他的自豪,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他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肩负起传承红色故事的责任,就一定能够让红色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永远传承。(华池融媒全媒体记者:史艳霞  刘向信 李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