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西峰区以“人才强区”战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24 00:08:00 浏览次数:

  请进来一批批院士专家开展辅导,走出去一批批专业骨干增长见识,一支支专业团队齐心协力攻克技术难关……

  今年以来,西峰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采取“立体式”需求摸排、“智能式”云上对接、“嵌入式”政策宣传、“点单式”签约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拓宽招才引智渠道,让各类人才在工作中各显其能、人尽其才。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米凯凯是西峰区招引的教育人才之一。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通过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为培养更多优秀学子贡献力量。“当时,我被西峰区招引人才的诚意所打动,更想用自身所学回馈家乡。”米凯凯说。

  今年上半年,西峰区以“走出去招聘、请进来实习、留下来就业”的方式,意向签约89名教育、卫生人才,柔性引进32名专家人才。在教育、卫生两大民生领域,西峰区紧盯国内公费师范生、一本以上师范院校和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举办教育、卫生领域“组团式”引才活动,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在社会科学领域,建立“理论宣讲人才库”“社会科学人才库”,吸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文学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200余人;在科学技术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以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候鸟服务等方式,培养引进具有科研能力及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

  西峰区还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聚焦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东数西算”项目,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产业创新人才、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兴产、产业聚才的产才融合发展。围绕构筑西部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部署,引进培养生态环境治理人才和碳达峰碳中和专业人才。

  在城区,各类专业人才汇聚起来,凭借着精湛的技能和创新的思维,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农村,“土专家”等各类实用人才同样在发挥应有作用。

  西峰区彭原镇周寨村“土专家”板兴林引领果农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管理果树,跑出了致富“加速度”;肖金镇上刘村村民杨小山成立养殖家庭农场,带动30多户群众抱团发展养殖业;农业技术人员许照泰常年扎根农村一线,传播先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帮助村民提高收益。

  西峰区聚焦“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工作思路,围绕生产经营、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旅游等领域,分级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挖掘培养2400余名“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在这些能人的带动下,西峰区群众积极参加农业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到先进地区学习理念和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至目前,西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2.34万人,建成食用菌、蔬菜主导产业人才实训基地5处,培训技术人员及群众1000余人次。农业科技人员下沉农业生产一线,推广新品种11个、新技术4项,探索推进“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种植模式及“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西峰落地生根。

  


 

  来源:陇东报

  作者:刘新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