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武沟乡:移风易俗“小板凳” 引领乡村“大文明”
微风熏熏,有荫乘凉。近日,镇原县武沟乡武沟村百姓宣讲团走进辖区各组开展接地气、入人心的流动“小板凳”移风易俗宣讲活动。坐着小板凳,听着宣讲员授课,已经成了武沟村村民打发闲暇时光、充实自我的新风尚。
“咱们现在还是要把红白喜事再简化,你现在过事拉上四五天时间,费钱费事,还熬人,还有彩礼这个事,你要那么多彩礼,娃娃以后的日子都是在还账中……”7月9日早上,在武沟村文化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流动“小板凳”移风易俗宣讲活动正在进行。村民们讨论起红白事简办的好处,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广大群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得益于武沟乡常态化开展的流动“小板凳”移风易俗宣讲活动。武沟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全乡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8支,通过规范的文明实践内容,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结合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开展,编排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移风易俗系列文艺作品,用群众身边的事和“贴心话”传达移风易俗新风尚,并将移风易俗元素融入文化大院、农村书屋等文化阵地,努力使“改陋习”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民俗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为群众送上了“党”味“农”味十足的文化盛宴,教化群众崇德向善,全面推进乡风文明。
“通过表演来宣传移风易俗的内容很接地气,村民都很喜欢看,宣传效果很好。”椿岔村村干部杨空军表示,“以前办红白酒席,村民无形当中都在相互攀比,哪家亲戚出钱多、谁家酒席摆得好、谁家娶媳妇彩礼出得多……就为了显得有‘排面’。这些年通过宣传教育,曾经的盲目攀比之风少多了。”
“之前总觉得结婚要有牌面儿,乡里乡亲、朋友们欢聚一起,怎么着也得好好摆上几十桌酒席招待。后来村里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才明白婚宴大操大办既费钱又费力。特别这两年红白喜事时间缩短了很多,以前过个红白喜事得四五天,现在白事两天就忙完了,红事一天就结束,大家慢慢地都在转变。”武沟村村民刘金平说道。
此外,武沟乡通过志愿宣讲小分队积极参与村集体公益项目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凝聚“共治”力量,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努力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全民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一块空地、一份宣讲资料、几张板凳、一群乡邻……武沟乡不断创新宣讲新模式,把宣讲从传统的“固定讲台”模式转变为流动的“小板凳”课堂形式,让宣讲活动变得机动灵活“接地气”。现如今,流动“小板凳”宣讲课堂不仅作为开展宣传教育的阵地,还可以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让新时代文明如春风化雨,浸润城镇乡村、深入群众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