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 ⑭丨西峰区彭原镇:移风易俗破陋习 文明新风入心田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12 10:32: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西峰区彭原镇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宣教引导、典型引领、规范整治、道德教化等多种途径,坚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时代新风、弘扬文明乡风。

  坚持价值引领,“新思想”转变“旧观念”。彭原镇始终以建设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目标,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素养。一是突出党建示范。将推动移风易俗和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宣传活动。二是加强氛围营造。通过进村入户、群众会议、乡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发布《移风易俗普法宣传》《文明祭扫倡议书》等信息,引导群众自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进一步筑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三是丰富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党日、宣传影片播放等方式,组织开展“文明祭扫”“孝老爱亲”“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主题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教育引导群众树新风、改陋习。截至目前,彭原镇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8余次,发放宣传材料800余次,受惠人群3000人次。

  坚持服务引导,“新风尚”取代“老传统”。彭原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推动移风易俗的着力点,以构建融洽的干群关系为桥梁,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科学合理制定理事会活动章程。同时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对辖区15个村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共同打好移风易俗“组合拳”。二是搭建基层志愿网格。全镇各村志愿服务队实现全覆盖,充分吸纳老党员、退伍军人、妇女同胞、青年团员等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把责任下沉到基层,把任务落实到网格,带头践行移风易俗。三是创新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开展“四到家门”志愿服务活动(喜事丧事到家门、急事难事到家门、矛盾纠纷到家门、关心关爱到家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同时,宣讲移风易俗相关政策规定,真正让移风易俗工作进村入户,见人见心。目前,全镇共建立22个志愿服务支队,开展“抵制天价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学雷锋”“文明祭祀”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

  坚持示范带动,“好典型”引领“新乡风”。彭原镇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通过重点人群示范带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把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一是重点人群带动。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群体,严格实行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和党员干部教育提醒制度,狠刹违规操办婚丧喜庆问题。同时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等率先垂范,做移风易俗的宣传员、监督员和践行者。二是深化文明创建。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各项创建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文明镇村、文明家庭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向纵深发展,把群众参与创建的过程转化为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三是先进典型培育。不断加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典型评选力度,开展“优秀家风故事分享”、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等活动,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把优良家风家训渗透到群众生活习惯中。今年以来彭原镇共选树“好儿媳”“好婆婆”“文明家庭”等先进模范16人次,开展典型事迹分享会2场次,群众反响热烈。

  移风易俗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彭原镇将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全面发力、常抓不懈,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良好风貌。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