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小条例 基层治理大名堂 ——记华池县怀安乡法律明白人培养成效
生活在农村,发生的一些琐事,往往是因为道德缺失而不是违法犯罪,损害了群众和集体的利益但又没触及法律,如农村土地纠纷、家庭邻里矛盾、厚葬薄养之风、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歪风邪气,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一套基层自治的“土办法”。
乡村治理归根结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只有农民自己参与共治,只有农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治理。近年来,通过村级推荐,采取线上网络、线下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法律明白人49人。
村民自治以《村规民约》为切入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方式。为此,怀安乡通过深入调研群众、结合相关农村法律法规,全面推行“1532”工作机制(即一约五会三榜两站工作机制,一约即村规民约;五会即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孝善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三榜即扶志扶智积分榜、道德评议红黑榜、帮教进步转化榜;两站即双扶驿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群众戏称:一约是“土法律”、五会是“执行部门”、三榜是“裁决方式”、两站是“教育机构”。
村“两委”依照《村规民约》制定了村民道德积分激励约束机制和积分制管理方案。通过实行村民道德积分让群众互相监督、共同管理,把所有村民纳入积分制管理。制定一个基础分,每季度按照积分管理办法进行一次积分评比。对高于基础分的群众到“双扶驿站”领取相应的奖励物资。积分最高的农户晒出“红榜”予以通报表扬,积分最低的农户挂上“黑榜”予以曝光批评,并制定相应的帮教转化措施。
“农村群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见识不多,但是都有“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想法,特别是不想在熟人、村里人面前丢脸,所以我们就要抓住群众的这种心理思想促使他们都抢着上‘红榜’”,杨坪村党支部书记杜源浈这样说。
针对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这一不良之风,将其纳入到“红黑榜”管理,严格要求执行理事会商定标准(每桌菜品不超过400元、烟不超过20元,酒水不超过50元,农村妇女彩礼不得超过8万元)举办宴席,红白理事会上门张贴“告知书”,这样既顾了人情“面子”,也让老百姓减轻了负担的“里子”。
现在怀安乡群众基本不办“寿宴”、“满月宴”、“升学宴”。2023年,坪庄村为新考录的12名大学生办了一次集体升学欢送会,所有家庭一律不允许另外办理宴席,这件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时,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农民运动会活动,由孝善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组织群众互相评比奖励各类先进典型。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用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坪庄村妇联引导付占民、赵凤科两户主动赡养五保户老人,怀安村曹文举多年悉心照顾瘫痪儿媳、杨坪村独自撑起一个家庭的好少年杨水仙,全乡好心人为残疾儿童康龙龙捐款等,这一系列的先进典型既提高了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更增添了社会治理的“催化剂”。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了“1532”管理体系以来,群众基本上都能够遵守《村规民约》,营造了社会和谐、邻里团结的氛围,实现了“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自治机制,找准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金钥匙”。
来源:华池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