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以创城实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行走在镇原县的大街小巷,入眼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安全通畅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交通秩序越来越好,文明礼仪行为越来越普遍,城市的“颜值”不断提升,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都得益于该县纵深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的成果。
依据《甘肃省文明县(市、区)测评体系》,镇原县研究制定了《2024年镇原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工作方案》,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重点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文明风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实施“六大提升攻坚行动”,统筹安排了全员启动、全面提升、全力冲刺三个阶段,确保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切实推动省级文明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镇原县在城区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公园广场、建筑围挡、居民小区等地,统一设计了一批与城市景观、行业风格相融合,与王符文化、地域特色相承接的公益广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志愿服务”“模范故事”等内容融入城市景观、花草树木之间,以小广告推动大文明,在扮靓城市容颜的同时,也让文明之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全方位多领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加强诚信教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实践养成。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强化创建服务保障,巩固提升创建成效,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街道整洁了,马路干净了,就连坐公交车,经常都能遇见礼让老人、孕妇的‘好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心情很舒畅。”刚在广场锻炼完准备回家的王阿姨说。
依托县融媒体中心“创城”专栏、“新镇原”客户端、“文明镇原”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宣传报道创建工作进展成效、特色亮点,加大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曝光力度,强化创城氛围营造,加快形成创建工作合力。通过“红榜”表扬先进、树立典型,借助“黑榜”鞭策后进、狠抓整改,努力让文明共治共享成为一种习惯和素养。
聚焦问题短板,不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针对市容环境、人居环境、户外广告、人行横道、照明设施深入开展“五治”行动,推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累计规劝批评教育流动摊贩260余人次,整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等临时摊点400余个,清理大街小巷垃圾广告480余处,查处乱泼乱倒垃圾、排污行为12起,审批渣土拉运13批次,处置噪音油烟污染案件71起,排查整治大型户外广告及门头招牌130余处,维修亮化路灯10余盏、处理线路故障6起、更换各类型故障电缆121米。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镇原县将以‘绣花’功夫推动文明县城创建,凝心聚力建设美丽家园,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原州大地。”镇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慕旺世说。
(镇原融媒全媒体记者 张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