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华池融媒:精细管理强职能 守正创新谋发展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19 10:02: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华池县融媒体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媒体融合方面的相关文件要求,出台了关于支持媒体融合的各项扶持政策。通过实践探索,我们提出了“强队伍、建机制、上水平”的“三步走”工作思路,形成了“建立一套班子、创新两个机制、制定三幅流程、规范四份单子、监管五类宣传、严格六项制度”的“123456”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了以“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为特点的宣传模式;创新了“支部定调子、平台搭架子、公司找路子、职工担担子”的企业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内涵发展的融合之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牢媒体融合政治方向

  2020年3月,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华池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事宜,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9月25日,县政府十八届54次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成立甘肃融联传媒有限公司;2021年7月23日,十八届县政府69次政府常务会议对甘肃融联传媒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进一步进行调整补充;2022 年5月30日,华池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华办发〔2022〕41号),“允许县融媒体中心管理运营甘肃融联传媒有限公司,经营收入用于县融媒体中心人员绩效激励、设备购置更新等支持媒体融合发展事项”,鼓励县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形成“财政输血与自我造血”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媒体融合发展模式。2023年6月,华池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华池县进一步深化县属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的通知》(华办发〔2023〕83号),根据文件精神,我中心对公司营业范围、管理人员等进一步补充调整,规范管理。

  二、整合媒体资源,加快融合发展新步伐

  2019年2月,华池县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整合了县委外宣办、县广播电视台。核定事业编制51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现有在职干部职工63人,内设“六室一公司”,即办公室、总编室、全媒体采编室、新媒体室、专题室、技术运维室、甘肃融联传媒有限公司。县融媒体中心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领导。2019年12月,上线运行了“魅力华池”客户端;2020年7月建成了华池县融媒体指挥中心,建设了虚拟演播室、独立的录音室,满足了当前工作需要。同时,完善了“三级”审稿制度,购置了文稿审批系统,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具备集中指挥、采编调度、高效协调、信息沟通等基本功能,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融媒体生产流程,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

  三、创新发展思路,构建媒体融合新体系

  (一)强队伍,提升业务素质全员化。先后两次通过公开招考方式,考录工作人员20名,补足人才“蓄水池”;邀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资深记者开展专题讲座,选派优秀干部赴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习,打造了一支具备集采、写、摄、录、编、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全媒型记者队伍。中心41名采编人员全部取得了新闻记者证,8名播音员有5名取得了播音员与主持人证;在职称晋升上,20名职工取得了初级专业技术职称,9名职工取得了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先后向组织推荐提拔正科级干部1名、副科级干部3名,晋升6级职员1名,7级职员3名,8级职员3名。解决了6名聘用职工的工资和养老保险待遇,争取由县财政统发统筹。

  (二)建机制,提升媒体融合效能化

  1、一是制定三幅流程。制定办公室标准化工作流程图。对办公室运行、党务政务、新闻指令传达落实等日常工作进行流程化管理,高质量办文办会、保障后勤,使办公室工作一目了然,井然有序。制定新媒体标准化采编流程图。准确把握时度效,利用钉钉办公平台将通讯员投稿、记者策划选题、实时资讯、“大蚂蚁”指令等新媒体稿件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审核播发。制定全媒体标准化采编流程图。按照记者接到采访任务、领取设施设备、完成采访拍摄、撰写新闻稿件、在各媒体平台同时发布的工作流程,做到了每一项采访任务均由记者一专到底,达到采、写、编、制、发全流程自助。

  2、建立四份单子。建立公务用车、办公耗材采购、出入库登记、机关大灶管理四份单子,实行逐个申报,逐级审批,集体决策,使公务用车安全运行,耗材采购清晰透明,固定资产规范管理。

  3、监管五类宣传。指定专人负责统计电视、新媒体、报刊、专题节目及对外宣传五类情况,各类稿件分送各股室股长、分管副主任把关审核,中心主任阅示并签批后,在每周一职工大会上进行通报,对完成任务的予以鼓励表扬,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干部职工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

  4、严格六项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党内“三会一课”制度。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定期开展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主题党日,领导带头讲党课。按照基层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求,规范各类资料装档使用。严格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每月“三个一万”,即:每月下乡差旅费1万元;记者稿费1万元;车辆运行费1万元,全年奖励资金共计36万元。通过年初划定目标任务,平时落实周统计、月小结、季通报、年考核的激励奖惩机制,以积分标准量化考核,对完成任务的进行积分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相应积分扣除,做到了奖罚分明,同时,将积分评定结果充分运用到职工年终综合考评的职称评定、干部推荐等评先选优中,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严格节目审核制度。广播、电视、新媒体严格落实“三校三审”和“重播重审”制度。指定专人监听监看,确保各类节目安全播出。严格人员管理制度。职工上下班实行钉钉打卡制度,坚决整治慵懒散漫现象。特别是对每周出现差错情况进行统计,每周一例会进行通报,计入每月积分考核。严格领导值月制度。结合工作实际,从2023年1月份起,调整编委会成员,将各个股室融合为一个大的科室,每月由一名副主任带领两个编辑,负责值月制度,值班期间,负责中心各项业务工作,不仅使各副主任和记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提升,还真正做到了大融合。严格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中心和融联公司经费管理,严控经费支出范围,中心5000元以上大额采购均需提交中心领导班子会议、支委会议、融联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5000元以下的采购,按程序逐级审批采购,并落实单位各项管理制度。

  5、探索“事业管理+企业运行”机制。2021年3月成立甘肃融联传媒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公司化运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影视节目策划、专题制作、互联网广告服务、会务会展服务、礼仪庆典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直播服务等。2023年6月,中共华池县委、华池县人民政府下发《华池县进一步深化县属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的通知后,将华池县融媒体中心下属的甘肃融联传媒有限公司划转到县属企业花池集团,公司设经理1名,融联公司各项收益上缴县财政,县财政每年增加拨付华池县融媒体中心绩效奖励专项资金,用于人员绩效激励、设备购置更新、聘用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支持媒体融合发展事项,进一步规范了融媒体中心负责的企业运行机制。

  (三)上水平,提升外宣效应最大化

  1、整合资源,塑造对外宣传“品牌”。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教育、“三抓三促”等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美乡村 全民在行动》等专题栏目,以新闻消息、综述、短视频、图文、海报、H5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宣传报道。

  2023年,华池县融媒体中心播出外宣稿件共计1559条(中央级133条,省级283条,市级1143条)。在市级以上播出电视稿件713条(中央级10条、省级43条、市级589条、掌中庆阳65条、视听庆阳6条);纸媒846条(中央级123条<央广网7条、人民日报4条、学习强国38条、央视网8条、人民网7条、新华网24条、中国农科新闻网18条、中国经济新闻网7条、央视新闻播出10条>,省级240条<甘肃新闻播出43条、甘肃日报播出6条、甘肃农民报5条、新甘肃平台183条、甘肃法制报3条>,市级483条<陇东报>)。全年新媒体运营外宣72513条。截止2024年2月,魅力华池APP下载量为36135人次,达到全县人口的31%。

  2、聚焦重点,突出华池宣传“特色”。聚焦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培训、工业项目建设、农文旅融合、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开设《讲述春天的故事》《走进希望的田野》《喜看乡村新变化》《和美乡村 全民在行动》等专栏,常态化开展市县融媒联动采访活动,有效加强了内外宣工作力度,提升了华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华池苹果、核桃、辣椒、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优美自然风光先后在央视多平台亮相。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先进典型宣传形式,把镜头对准基层,把一线群众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深入挖掘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先进典型,先后采写了《谯显明 田野里的守望者》《聚是一团火,撒是满天星——记赵元瑞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王世杰:养牛让日子“牛”起来》《“单腿”送外卖 奋斗你最美》等稿件;大力宣传中国好人赵元瑞、杜克宽,甘肃省道德模范谯显明先进事迹,用身边好人教育引导身边人;挖掘出租车司机李志锋助人为乐事迹,助力其推选为“庆阳好人”。同时,主动策划,积极作为,在红色南梁 人文华池——华池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推介系列活动中,制定宣传推介方案,承办“南梁放歌”歌手大奖赛和“V视华池”旅游宣传短视频大赛,并利用“魅力华池”APP开展现场直播、网上投票等宣传互动活动,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四、发挥职能作用,增强媒体服务公信力

  (一)瞄准新媒体平台,将互联网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入驻新华社、央视网、新甘肃、视听甘肃、掌中庆阳等省市新媒体平台矩阵号;“魅力华池”客户端累计访问量503639人次,下载量36141人,占全县人口30.1%。

  (二)夯实直播矩阵平台,打造全媒体宣传阵地。开通抖音、快手、拼多多矩阵公司账号,加挂农产品销售"小黄车",长期为柔远镇及县域周边居民、农户、本土企业提供直播带货服务,销售华池山羊肉、土鸡、土猪肉15万余元;销售粉条、荞面、小米、木耳、黄花菜、胡麻油、豆豉、粘面等初级农特产品11万多元,累计销售额达26万元。同时,助力市县大型主题活动现场直播118场次,

  (三)创新直播方式,展示新“三农”虹吸市场流量。公司通过多种渠道签订服务合同,宣传自有农特产品牌(商标:桥山农夫),助力本土其它企业品牌,由甘肃融联传媒公司和华池酌茗商贸公司等本土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框架协议,形成“直播矩阵平台+企业+订单+农户”的发展模式,创收200万元。制作播出《华池羊肉》《华池荞面》《华池沙棘》《华池黄酒》4个农特产品宣传片,并根据市场需要,将华池羊肉、华池荞面、华池黄酒的烹饪方法、营养价值等制成二维码推广宣传,进一步推动了华池县农产品的销售量,赢得了市场,提升了知名度,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助农增收。

  五、聚焦问题破瓶颈,完善融媒体系促发展

  (一)体制重新构建,稿件质量低下。由于采编流程全部重构,调整整合了各部室人员,采、写、摄、录、编、制作全部由一人单独完成,采编写等工作由“多兵团”作战转为“单兵”作战,所有人员都锻炼成了全能人才,但是专业能力不精,稿件数量有所提升,而质量有待提高。

  (二)考核制度不完善,激励措施不得力。华池县融媒体中心实施了《目标绩效考核奖惩办法》,考核积分和薪酬、评先选优、提拔晋升挂钩,由于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教材可搬,对一线记者激励作用不够,经过多次调整,2023年12月开始,将采编人员和办公室业务人员的系数提高到3,领导班子成员、后勤、广播电视“大蚂蚁”值机人员系数降为1,绩效工资进一步向一线记者和业务骨干倾斜,以此提高采编播人员绩效比例,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运营经费短缺,“造血”功能低下。华池县融媒体中心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付、公司自我创收。2023年6月,甘肃融联传媒有限公司划转到县属企业花池集团,公司各项收益上缴县财政,再由县财政划拨到华池县融媒体中心,导致公司收入资金到位迟缓,很不稳定。一方面,我们请求财政拨付加大力度,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推动;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强自我“造血”功能,多渠道创收,坚持自我发展和政府扶持“两条腿”走路,保障媒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华池县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冯世博)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