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文明绘画卷 繁花似锦开——镇原县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3 10:25:00 浏览次数:

  文明,始于心,践于行。

  2023年,镇原县着力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整体谋划、集成推进,实现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现由外延到内涵的拓展性转变,使志愿服务成为创新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一条契合群众需求、独具镇原特色的实践路径正不断延伸,一幅和谐宜居、群众满意的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

  规划+保障

  变“阶段热度”为“常态长效”

  惟守正者稳,惟创新者强!

  为进一步拓展文明实践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镇原县坚持在机制建设上求新求活,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和挂点单位联系制度,建立县级领导联乡、镇(乡)领导联村的包抓制度,把系统思维、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作为推动工作的“先手棋”。研究制定了《镇原县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和《镇原县2023年文明实践“四季行”重点活动安排》等文件,探索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365+”工作模式,实现了“天天有活动、季季有特色、全年有影响”,切实推动文明实践365天不空档,惠民服务360°无死角。

   

  为保持“常态”、坚持“长效”,镇原县研究了《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评估办法》,确保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规范化建设、常态化运转。同时持续优化正向激励方式,从道德优越感、精神满足感、荣誉自豪感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了《镇原县志愿者礼遇激励办法》等制度,通过评级认定、荣誉表彰、慰问帮扶、积分兑换、物质奖励、服务优惠等一整套调动志愿者积极性的措施,为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整合+联动

  变“条块分割”为“综合运用”

  为破解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建设”“统筹推进”难题,镇原县按照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的思路,在前期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史馆等各类基层阵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着力打破思想认识和工作对接的壁垒,搭建资源共享、协同共治的平台,切实把温暖和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坚持“多级联动”,按照“一乡(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思路,在实现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地企共建”“帮扶共建”等方式结对共建实践站22个,打造书法、剪纸、刺绣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实践站7个,以“道德积分超市”“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为载体的文明实践站38个,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5个,既拓宽了平台资源,又融入了地方特色,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向各个行业拓展延伸。

   

  聚焦“服务联手”,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议机制,让各部门都加入进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这个主题下聚焦发力,在实践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服务群众,既缩短了“反应链条”,又减少了“交叉环节”。比如在凝聚思想方面,统筹政策理论宣传、普法教育、舆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等内容,开办了“镇原大讲堂”;在拓展载体方面,组织社会热心人士、心理咨询师、律师和专业社工人员成立了镇原县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席机制的推行,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泛化覆盖,在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目标的实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输血+造血

  变“分散用力”为“拢指成拳”

  文明在行,正气于先。

  为持续深入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镇原县以“精英型”志愿队伍骨干为基础、以项目化社会化招募为补充,统筹谋划建库、筛选、培训、保障四项机制建设,广泛动员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及社会力量网上实名注册志愿者,组建成立了县、乡、村志愿服务总队、分队、支队,同时有效整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的志愿力量,根据行业特点、单位职能组建了“百姓宣讲”“环境卫生管护”等特色志愿服务队46支,目前,全县注册志愿服务队伍共计290支,注册志愿者已逾3.25万人。

   

  ​为进一步壮大志愿力量,镇原县探索阶段轮训、交流研讨、以奖代训等形式,将志愿服务时长与积分挂钩,按年度评选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表彰奖励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工作者47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5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3个,优先推荐参与各级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有效调动了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了“行业部门为主、社会团体为辅,党员干部带头、全民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覆盖面持续拓宽。

  在党委政府统筹推进志愿服务的同时,坚持“志愿队伍面向群众,志愿队伍来自群众”原则,引导各级志愿服务队伍着眼群众需求、民生难题,将文明实践导入到帮民解惑、助民解忧层面上,使文明实践理念得到大家的认知认同。同时,充分发挥骨干志愿者的作用,影响带动群众自我服务,主动发起或参与身边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漫灌+滴灌”

  变“无的放矢”为“靶向发力”

  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要延伸到哪里。镇原县始终坚持“全县重点工作、部门职能优势、群众实际需求相结合”的思路,建立文明实践项目互动和反馈机制,在丰富实践内涵、拓展服务内容上求新求实。

  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方针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内容,镇原县统筹安排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5大类20项,同时依托“新镇原”APP,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菜单”,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形式,全年开展赠送春联、“学雷锋·我行动”“清明祭英烈”“爱心助考·为梦护航”、戏曲展演、河道清污、孝老敬老等文明实践活动1800多场次。

   

  为靶向精准,有的放矢,除普惠性的活动由实践中心制定“菜单”之外,各实践所、站的志愿服务项目,以调查问卷、意见征求等形式从群众中征集,目前已谋划新创了“百姓宣讲团”“青年之家”“晒房子·比美德”“爱心粥·志愿行”“中医康养·‘医’心为民”等一大批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项目,开展了“‘镇’因有你,‘原’定今生”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王符文化宣传宣讲”等一系列带有“镇原标签”的实践活动。

   

  惠及城乡的“大水漫灌”,和对特定群体因地制宜的“精准滴灌”,让文明实践上连天线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下接地气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切实将志愿服务送到了“神经末梢”。

  原州八景旧烟雨,高山景行;高原三池新胜景,德音孔昭!如今,行走在镇原县街头,处处开展的是群众最喜爱的活动,宣讲的是群众最想听的内容,提供的是群众最需要的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正在成为镇原县传播文明、弘扬新风的“加油站”。

  


 

  来源:中共镇原县委宣传部

  作者:徐子航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