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圆梦——环县籍企业家石明生回乡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0 22:06:00 浏览次数:

  今年夏天,在给蓄水池铺防渗膜的关键时刻,久旱不雨的天气突然乌云密布,眼见一场暴雨就要来临,石明生带领施工人员连夜赶进度。他们在腰里绑上绳子,冒着越来越急的雨一寸寸压膜,终于赶在雨势增大前完成蓄水池工程。在猛烈的暴风雨扑面而来时,这些大男人们迎着风雨兴奋地嘶吼,迎接高崾岘村的“新生”。 

  

  高崾岘村肥水一体化节水滴灌系统。

  高崾岘村的肥水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由蓄水、施肥、灌溉、保墒等几个环节组成,连片化建设、集约化种植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对当地人来说这是新事物,“90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陆飞也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力,他看到了通往振兴的希望之路。

  

  村民正在给肥水一体化节水滴灌系统添加肥料。

  去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帮助下,石明生牵头成立了环县陇源同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每亩200元的费用流转耕地1300亩,以每亩150元的费用流转山地500亩,并修建分水井,敷设一体化膜下滴灌管道。仅流转土地和安装灌溉设施,石明生就投入资金75万元。

  

  今年开春,石明生带领村民们在耕地种上玉米、荞麦,山地种上连翘、秦艽等中药材,以及锦绣海棠、西梅、酸枣等经济林。

  

  高崾岘村长势喜人的玉米。

  自今年7月17日高效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开闸运行以来,蓄水池及时收集三伏天里几次宝贵的降雨,为高温干热中拔节生长的庄稼、苗木和药材提供了足够的水肥。如今锦绣海棠、西梅抽出一拃多长的新枝,酸枣苗长到10多厘米,药材正在出苗,苗木成活率达到80%;两米多高的玉米秆粗壮有力,叶子宽大油绿,红色的玉米缨子随风飞舞,预计产量是旱地的1.2倍,一亩地增加的净收入可达1300多元。这是这些地块上长出的最好的玉米。

  

  石明生正在查看中药材长势。

  有人说石明生傻、有人说他是空想、有人质疑他别有目的,对这些不同的声音,石明生知道,埋头干出成绩就是最好的答案。他就像这艰苦的黄土地上努力生长的植物一样,坚韧、顽强、真实,用满腔热情去守护这方贫瘠深情的土地。

  建设幸福的高崾岘村

     

  对于水,对于故乡,石明生是有执念的。他早已定居成都,但那里丰沛的水抚慰不了他焦渴的思乡心。一回到高崾岘村,石明生最爱坐在浑浊的水边,放空自己,让充满了灵气和生机的粼粼水光映照他喜悦的内心,听此起彼伏的蛙鸣声,看翱翔在水面的鸽群,也惊喜地发现,从远处游来的野鸭越来越多,也悄悄享受他心目中这唯一的作品所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石明生养殖的黑山羊。

  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生活,是石明生给自己后半生的命题。在经济领域打拼多年,他既有冷静理性的思考,也具有丰富的商业运营经验。他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进程中,公益性的投入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做长远之计,仅仅高崾岘村的荒山造林一项,就需要上千万元甚至更多资金投入,靠他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探索建立从基础设施投入、耕种模式转变到科学设计维护、良性健康运行、充满内生动力的,融农业生态产业和商业经营链条为一体的完全闭环现代化经济体。

  

  高崾岘村美景。

  石明生乐意当这个试水者。

  

  心怀期望的人很多。自去年石明生回村搞建设以来,甜水镇党委书记拓研新发现高崾岘村的产业、生态、乡村治理、民风都有极大改观,一个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正在形成。他带领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以不同方式参与进来,希望把高崾岘村建成全镇乡村振兴的典范。

  

  丰收的日子就要到来,石明生计划将今年流转土地的收益,按村民、村集体、合作社等几方面按比例分配,让村民有收入,村集体能壮大,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转。

  做这些事石明生觉得很幸福,他对幸福的理解是,能给别人带去有价值的事物。村里许多老人因儿女外出打工,日常吃饭成为问题,他就出资成立了互助幸福院,让年满65岁的村民,到幸福院免费吃饭。他给幸福院建凉亭,给餐厅配备崭新的桌椅,在活动室里添置象棋、扑克等,让老人们在幸福院里锻炼、娱乐。

  石明生正在和幸福院的老人吃饭。

  自幸福院办起来后,69岁的鲁俊莲每到饭点,就和老伴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洗去满手满脸的尘土,带着满满的仪式感,骑着电动三轮车到幸福院吃饭。

  

  像鲁俊莲一样在幸福院吃饭的老人近30人,年龄最大的82岁。有些老人吃完饭,还会给家中行动不便的老伴带饭。

  

  只要见到石明生回来,老人们嘘寒问暖,反复叮咛。此刻,石明生觉得自己是被人宠爱的孩子。虽然每月他得投入5万元,给工作人员发工资,买肉蛋米面油等,但当看到老人们舒心惬意的笑容,他觉得自己是村里最幸福的人。

  

  石明生认为自己有英雄主义情结,他有责任改变村子的面貌,让大家过得更好。今年7月,石明生被吸纳为庆阳新乡贤联谊会中的一员,他感到欣喜和振奋,加快了建设家乡的步伐。未来,他要把高崾岘村的成功经验延伸到镇、县、市,落地到更多更广的地方。

  石明生在水边看月亮。

  入秋,好久未下雨的高崾岘村连着下了几场急雨,蓄水池储存下了够明年一年的庄稼用水,石明生开心极了。在月朗风清的夜里,他又来到水边,看皎洁的月亮,听欢快的蛙鸣,呼吸着湿漉漉的空气,心里无比舒畅。

  记者手记

  采访石明生的时候,最强烈的感受是他对家乡迫切而深沉的爱。这种爱,是经过多年思考、探索、学习后的一种执着理性的爱。

  从他离开家乡的那一刻起,他就抱着要在成就事业后,回乡报答生他养他的土地的信念。为了这个目标,初中没有毕业的他时刻没有忘记学习,上函大、进高校,时时向专家教授请教,并不断到与家乡自然禀赋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取经,以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哲学思维,规划设计他的乡村振兴之路。

  尤为可贵的是,作为从本土走出去的卓有成就的企业家,他将商业思维模式引进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为破解农村经济发展之困提供宝贵的经验,带来理念上的重构。

  

  

  来源庆阳融媒 

  记者孙玉珍  张庆宁  王   华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