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西峰区“五指齐抓”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09 14:24:00 浏览次数:

  西峰区“五指齐抓”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西峰区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探索出产业主导型、生态康养型、休闲观光型等多元发展模式,突出“五指齐抓”,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精心谋划抓建设

  以全省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早安排早部署。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推进会、调度会等会议20次,悉心研读各项关键指标,对标对表明确工作思路、任务和目标,把上级决策部署一贯到底。提前谋划次年项目,完成2023年项目入库工作,论证储备6大类177项(次),3.67亿元项目。协调各专责工作组和相关区直行业部门,紧盯重点任务、关键环节,按照振兴有方向、建设有标准,创新制定乡村建设“五有”(有龙头企业、有规模基地、有合作组织、有技术支撑、有特色品牌)、“五化”(环境整洁化、设施配套化、风貌特色化、服务便民化、管理长效化)、“五好”(文明好村镇、孝善好家庭、和睦好婆媳、和谐好邻里、最美好乡贤)、“五治”(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五美”(布局美、厨房美、设施美、绿化美、洁净美)的创建标准,为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探路子、作示范。

  示范引领抓建设

  以全省乡村建设“5155”示范行动为统揽,依据乡村建设4大类23项指标要求,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建设宜居宜业、彰显西峰特色的美丽乡村。制定出台《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西峰区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实施清单》《西峰区2023年乡村建设工作要点》,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抓点连线带面,示范带动、分步实施,逐步实现全覆盖。聚焦新建的8个省市级示范村,谋划实施硬化道路、供排水工程、电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30个。累计实施村组硬化道路3.675公里、入户路2317平方米、供水工程81公里,电网改造86公里、卫生改厕684户,新建镇村污水处理厂1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77盏,开展植树造林1.27万棵、庄前屋后绿化2000平方米,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造3处,示范村文化广场、幼儿园、卫生室和村级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

  凝聚合力抓建设

  充分调动17个驻村工作队、161个帮扶单位、3593名帮扶干部力量,积极对接将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帮扶纳入“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范围,为乡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西峰振兴号”开办乡村建设专栏,及时总结挖掘特色亮点、创新实践和先进典型,累计编撰稿件950余篇。在中国新闻网、中央农业信息网、今日头条、甘肃党建、甘肃视听、陇东报等各级媒体刊登信息600余篇。积极招商引资促发展,坚持“亲情招商、上门招商、全员招商”的方式,由党组书记、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先后赴河南省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蓝城集团、中璟壹号贵州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招商引资,邀请来峰考察企业4批次。目前,与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金额5亿元。

  督查问效抓建设

  强化督查指导促落实,开展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督查4次,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牵头,抽调相关项目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对项目进展、资金支出情况进行督查。开展乡村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工作督查2次,对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督查发现问题现场反馈交办,督促立行立改,确保政策、责任、工作落实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学习借鉴抓建设

  深入学习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组织乡镇、部门业务专干先后赴陕西杨凌、浙江安吉,甘肃陇南、天水、平凉等地,学习借鉴乡村建设典型经验和做法。立足本地实际,扎实开展“和美”乡村创建行动,争创省、市、区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2个,积极打造一批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的“和美”乡村。狠抓村庄规划编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全力打造和美乡村。

  撰稿:肖鉴真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