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沿着高速看变化】华池:“桥”见变化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04 20:15:00 浏览次数:

  2023年12月26日,G244线打扮梁(陕甘界)至庆城段公路项目通车运营,结束了革命老区华池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高速公路给山区经济和沿线百姓带来哪些变化和便利?今天就让我们沿着打庆公路,来到华池县悦乐镇,看看这里的变化。

   

  记者李宇晶:“我现在在华池县悦乐镇新堡村,这里是进入华池的“南大门”,连接着城壕、悦乐两大川。桥连着路,路连着城。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这里陆续建成了三座大桥,由老至新,从小到大,它们纵横交错,一头连着历史和当下,一头连着未来和远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三座桥背后的故事。”

   

  

  华池县悦乐镇新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利:“这座石拱桥建成于1972年10月,我们在上面走了三十几年,这座大桥呢?建成于2012年,上面是最新建成的打庆高速项目新堡特大桥,发展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好。”

  华池县地域偏僻,山大沟深,至共和国成立初,交通运输仍处于人背畜驮、闭塞落后状态。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当地政府动员全县人民义务出工修路架桥,大家积极投工投劳,热火朝天地建设着家乡。1972年,全长100米的五孔石拱桥——新堡桥建成通车,成为当时县乡公路最大桥梁,造福着当地百姓。至70年代末,华池县终于实现了东西三大川通汽车。

   

  

  2012年,为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带动老区群众脱贫致富,起点位于新堡村,终点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镇的新南二级公路开工建设。随着道路的拓宽,新堡桥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便在该桥的旁边选址,同步建成了新堡大桥,开辟了华池红色旅游的便捷之道。红色旅游的开发,让隐在大山深处的华池迸发新的活力,每年接待100余万游客。然而,不通铁路、不通高速的交通,成为华池发展的瓶颈,奋发有为的老区县急需更加便捷的交通环境。2022年,在13万华池人民的期盼中,由甘肃省公交建集团牵头投资修建的华池县第一条高速公路——打庆公路开工建设。其中,新堡特大桥是全线73座桥梁中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长1.3公里。它静静伫立在柔远河畔之上,既目睹了革命老区的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现代公路建设技术的进步。

  桥的变迁印证着时代的变化。近几年,新堡村乘着政策的东风,从乡村风貌、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升。2023年,新堡村被确定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后,突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三大主体,改造农户风貌、发展牛羊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华池县悦乐镇新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永利:“我们今年共建成产业道路11公里,这样更方便山区群众的出行和生产,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今年建成了杨天掌养殖小区,现全村共有养羊户179户,养牛户21户,我相信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新堡村群众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群众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

  悦乐镇位于国道244沿线,区位优势明显,吸引了众多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工业集中区。由新堡桥向南行进600多米,记者来到位于悦乐工业园区的甘肃亿德顺石墨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正在有序进行生产。在该企业总经理娄成看来,打庆公路通车,必将进一步放大悦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为产业发展带来便利。

   

   

  

  记者:“咱们这个打庆高速开通了以后,能给咱们企业带来哪些便利?”

  甘肃亿德顺石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娄成:“首先是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适当缩短,这点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出行便利了,再也不是说像过去这个总进不来,出不去,这一点说个实在话,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

  G244线打庆公路悦乐段涉及6个行政村,全长30公里,辖区内有收费站、服务区、养护站,自项目实施以来,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就业等方式增加了收入。如今,打庆公路的通车运行,不仅圆了沿线老百姓“家门口就能上高速”的多年梦想,也让悦乐镇搭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致富列车”。

   

  

  华池县悦乐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杜有武:“我们将打庆高速沿线6个行政村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对6个村680户农户进行“五四三”风貌提升改造。打庆高速的开通使当地特色产业、农副产品运输更加便捷,销量得到了提升,接下来我们将借助打庆高速的便利,使当地的产业和项目多元化,推动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华池融媒全媒体记者:李 磊 封康康 李宇晶 雷彩利)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