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践行“两山”理念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仲冬时节,茹河碧波荡漾,河畔不时飞来了三两白鹭,它们时而伫立觅食,时而空中展翼飞舞,悠然随意地在蓝天与碧水间嬉戏。
白鹭素有“环保鸟”的美誉,对环境尤其挑剔,它们选择栖息在茹河蒲河河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镇原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蔚然成景的生动画卷。
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大众化传播。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近年来,镇原县开展河湖“两整两清一巩固”专项整治行动,对境内的河流河道进行整治、河床清淤、修建河堤,彻底改善境内河流的水质。同时,还在河道旁绿化植树,经过整治,河道大有改观。
除了开展河湖专项整治行动,镇原县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村面污染源治理等工作。
“以前没有污水管,村民把厨房、卫生间的水直接外排,天气热味道冲鼻,蚊子苍蝇一大堆!现在生活污水全部导入排污管道,街道也有专门的人员清理,人行道也安装上垃圾桶,山一年比一年绿,十多年我就没见过沙尘暴,环境好,人就住舒服。”镇原县方山乡街道个体经营户田占平告诉记者。
同时,近年来,镇原县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扎实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进一步营造增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绿色发展。近两年来,全县累计开展义务植树2.3万多亩,栽植各类苗木236万多株。从2022年春季开始,该县县直机关以城关镇“茹河两面山”片区实施三年提质增效工程,划片一包三年;乡镇按照每万人每年100亩的标准,确定造林面积;农户实施“绿树围庄”工程,每户每年植树不少于10棵,打造集中义务植树示范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林下经济已悄然兴起。近年来,镇原县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特色养殖,形成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的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青山富民”的农业生态发展之路。
新城镇新城村农民贺广荣、贺广旭兄弟便是其中一家。贺氏兄弟看到周边森林覆盖面积大,但大多闲置,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于是他们率先承包大面积荒山,培育经济林,建办养鸡场。贺广旭介绍,他们主要发展养殖珍珠鸡、贵妃鸡,主要供应于平凉、西安等地的大酒店,每只售价90至100元,每年出栏鸡8000多只,纯利润20多万元。放养鸡的鸡蛋由于无鸡腥味,营养好,也深得客商喜爱,就是每只卖一元五角钱,也等不到成批上市,就在路边销售一空。
林下绿色生态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助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开启生态致富路。
据悉,今年,镇原县共实施国土绿化项目10个,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0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2万亩、义务植树0.81万亩,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19个,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20万亩,“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7.8万亩;目前开展环境污染动态巡查288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全部进行了查处;林下规模养鸡100户,养鸡7.6万只;林区设施养猪60户,放养生猪1000头;林区设施养牛38户,养牛500头;全县现有林产品加工企业30户,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8000万元……
(镇原融媒全媒体记者 田永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