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北关社区着力打造“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
近年来,华池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法路径,紧扣“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依托完善社区硬件设施,着力将北关社区打造成“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各族居民“和谐社区你我共建、民族团结大家维护”的意识不断加强。
党建引领聚合力,推动融合“双提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举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递到各级党员干部群众的“神经末梢”。制定印发《关于开展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大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组织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相关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居民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厚植爱党爱国、团结互助的朴素情感。坚持把民主协商贯穿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全过程,为促进社区和驻区单位、包联单位、辖区各族人群“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社区治理工作找出新路子,北关社区创新工作理念,组建“红石榴”家园,设立新阶层统战之家、非公经济组织代表之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之家、巾帼统战之家,为非公经济组织、企业、个体工商户、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新阶层人士等人员提供学习、交流、活动平台,切实服务好广大统战成员,让他们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区基层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的主力军,切实解决社区“老、大、难”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划分大网格11个,创建“微网格”433个,10名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和16名社区工作者下沉小区担任网格员,500名驻区单位报到党员和“红石榴”志愿者担任“微网员”,办理“微心愿”35件,努力将共建网格打造成民族团结特色、社区治理有效、人居环境优美的“红石榴”家园,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互嵌式共居空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商品房、公租房、安置房、棚户区改造中,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构建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努力做到各小区中均有不同民族分布,在大杂居、小聚居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社区生活模式,实现了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和民族之间协调。根据各族群众需求,打造“红石榴”驿站,开辟“红石榴”读书角、“民族团结文化角”,建设“红石榴”微亭院等,开设“红石榴”同心大讲堂、“红石榴”便民服务日等,促进了各族群众间的交流沟通。
营造宣传氛围,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合力。以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为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大舞台、民族团结主题文化广场等,深入开展送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服务。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先后组织辖区各族群众参加“民族团结庆元宵 非遗文化共传承”“陇韵粽香 美德润家”“弘扬传统文化 共促民族团结”“剪纸书法进社区 传统文化润民心”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各族群众集中观看“团结奋进新时代 携手共绘同心圆”为主题的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摄影书法美术民俗文化精品展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五·四表彰文艺晚会,在第20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期间,为各族群众发放宣传品(手提袋、抽纸、折页、纸杯等)3000余件。结合“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开展“党建领航 同心同行 爱在社区”“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重阳节主题志愿活动等。人社局、就业局、北关社区及相关部门积极为求职人员牵线搭桥,举办“红石榴+就业技能培训”公益岗培训,向失业人员及时推送企业岗位信息,为他们解决就业难问题,让他们在社区能生根、安心住。
打造“红石榴”服务品牌,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力量作用,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政局、卫健局、妇联、社会福利院为基础搭建弱势群体帮扶、幼老关怀等为基础的政策服务平台,关注特殊群体生活需求。以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网格员为主要先锋力量,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围绕政策宣传、结对关爱、义务理发、慰问帮扶、爱心义诊、法律维权等开展便民服务12场次。通过设立“道德红黑榜”、创设“积分超市”、评选“最美家庭”等方式,深入挖掘弘扬传统美德、文明新风、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通过一系列有特色、有温度、暖民心的举措,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北关社区通过积极创建“红石榴”统战品牌,开展“红石榴”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了基层社区治理服务效能,促进了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下一步,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将充分发挥“红石榴”社区特色,积极培树一批“红石榴”先进典型,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石榴”文化活动,打造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用心用情唱响主旋律,有力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质增效,为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注入鲜活力量。
来源:同心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