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小岘村为乡村产业兴旺注入“牛动力”
近年来,镇原县新城镇小岘村紧紧抓住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大力发展“牛”产业,为乡村产业兴旺注入“牛动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走进新城镇小岘村只见家家户户都养牛,随时都有党员干部走访入户的身影。自去年以来,小岘村创新建立了“产业型”村党组织,在全村提出“先进帮后进、先富带后富、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模式,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发展肉牛产业,村里修建了群众话“牛”议事活动场,及时讨论解决养殖户存在的养殖难题,全村在肉牛产业的发展上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
农民党员巨小龙就是在村里的帮扶下,日子越过越“牛”。近日,记者走进巨小龙的普汇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标准化圈舍整齐有序地排列,一群群膘肥体壮的牛儿正低着头啃嚼草料,时而发出哞哞的欢叫声。
“昨天刚出售了21只育肥羊收入3.4万元,今年共出售育肥牛5批26头收入59.8万元,出售育肥羊、淘汰母羊3批99只14.1万元。”巨小龙和笔者细数起今年的收入。村里人看着巨小龙的日子越来越好,纷纷跟着他走。
为引导和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养牛产业,巨小龙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为养殖户提供政策解读和技术保障,让村民们走上“牛”路子。
巨成龙就是在巨小龙的带动下开始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这几年通过各级养殖政策和产业振兴贷款的大力支持下,他家修了400平方米的牛棚,建成了标准化的堆粪场,牛存栏40多头,年均出栏15头,收益20多万元。
“听说今年养牛政策好得很。不知再有啥好的政策吗?”看到走村串户的村干部杨乐,巨成龙忙上前打听。
“有哩么,今年咱村上争取了200万的养殖资金,一部分钱给去年没修上草棚的30户群众修草棚,还有国家给咱们养殖户配一个清粪车、一个料罐,还有粉碎机,这个政策下来每户就能省2万到3万块钱……”小岘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乐急忙介绍道。
据了解,近年来,小岘村立足资源优势,把肉牛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之一,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致富的振兴之路。据悉,至目前,该村共有养殖户485户,其中养殖肉牛391户,全村共有肉牛3900多头,今年先后投入肉牛养殖小区改造提升项目200万元。
“畜”势而上“牧”牛事。小岘村在牛产业链建设上,集群化养殖、良种化繁育、品牌化推销,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一头头肉牛让群众鼓起了钱袋,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牛劲”。
(镇原融媒全媒体记者 田永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