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幸福忙采菊 特色产业助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合水县黄河象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绣工们正在熟练地忙着绣花、绘图。据了解,合水县黄河象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二十年来不仅在刺绣产品上有了多元化的发展,也带动了更多妇女利用空闲时间从事香包、刺绣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增加收入。
合水县黄河象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谢森说:“公司成立之时起,先后为合水县十二个乡镇培训刺绣人员达到两千多人次。二十年间,我们的产品从单一的绣片,发展到四条屏,还有大型作品和定制作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合水民间刺绣是一种做工精美且具传统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在发展和传承中,合水县黄河象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针法和技术上进行大胆创新,对刺绣底色进行改进,用国画颜料为每幅作品渲染背景底色,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现在香包刺绣发展也逐步形成了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刺绣产业发展中来,更好传承、发扬香包刺绣文化。
“我觉得做香包刺绣非常好,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收入,还可以将传统民俗工艺传承下去,感觉很有成就感。”绣工段雪玲说。
据了解,目前合水县黄河象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品达9大类60多个品种,年生产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品超2000多件,从业人员超过100多人,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
记者 陆洋
(通讯员李雪凤)金秋送爽,菊花飘香。当前正值菊花采摘时期,春荣镇260多亩“北京菊”喜迎丰收。
走进古城村菊花种植基地,竞相开放的菊花,错落有致,美不胜收。一大早,50多名村民拿着篮子穿梭在花的海洋中。不远处,工作人员接连不断将摘好的菊花送往村里的就业工厂车间进行烘焙。
“我自己家里也种了一亩多菊花,第一茬已经采完了,买了5200多块钱。最近地里刚好也没啥农活,今天第一天来这里摘,一斤6毛钱,听说昨天挣最多的采了将近200斤!”古城村南庄组邵大爷开心的告诉记者。
近年来,春荣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银花、菊花、辣椒等特色产业,通过“特色经济”带动乡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治粮仓就业工厂负责人白治仓告诉我们,这些新鲜采摘的菊花当天被送到烘干房后,经过杀青、烘干等程序,再现场分拣、包装,制作成菊花茶或者药材,线上、线上销往全国各地;同时,菊花从种植、管护、除草、栽苗,再到采摘、烘烤、加工、包装等这一系列工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吸引了当地更多村民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编 辑:王 锐 责 编:李彦东
监 制:李建琪 总监制:张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