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华池县林镇乡按照“产业铺路,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中药材为主的现代农业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在华池县林镇乡,不仅有玉米等传统农业,还有欣欣向荣的特色农业。“目前咱们看到的这个菌棒已经发菌完成,之后就是通氧,通氧之后转色,转色预计一个半月之后就可以正常出菇了……,”走进林镇乡菌光互补数智化智能产业园菌菇大棚,技术人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菌棒的发展情况。

林镇乡因地制宜,依托地处子午岭林缘区的气候优势,招引山东金谷珍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投资新建了集加工、产品研发、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菌光互补数智化智能产业园。“一期项目总投资1.22亿,占地551.12亩,新建300座普通出菇棚,100座四季出菇棚,目前已完成104座大棚主体建设,菌棒也已经陆续进棚。”庆阳智赢达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姚利民介绍说。李春玉是林镇乡范台村小河沟组村民,多年来一直以养殖为主业。但圈舍卫生难收拾、下雨存在安全隐患成了他最头疼的事。自从听说村里要盖标准化的棚舍后,他一直密切的关注着棚舍进展情况。今年四月份,村里标准化棚舍盖起来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把自己的120只羊圈进了这里。

“原来是我自己盖的简易棚,既不安全又不保险。有时下雨刮风,人也不安全,羊也不安全。今年,政府投资盖了这个标准化羊棚,人又省劲,比出去打工还强,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块钱。”林镇乡范台村养殖户李春玉告诉记者。

林镇乡范台村党支部书记谢东杰说:“ 今年来,范台村以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为契机,针对全村养殖规模小、养殖设施条件差等问题,我们在小河沟打造养殖小区一处,建成羊棚900平方米,草棚300平方米,集中养殖户6户,分散养殖户3户,共养殖绒山羊 650余只,带动全村养羊户32户,共养殖绒山羊2300余只,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林镇乡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走进黄渠村黄渠组大树梁,一眼望去,黄芪、柴胡、板蓝根正在茁壮成长。近年来,林镇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连片种植、集中加工、统购统销”的方式,建成集中药“种、加、购、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每年给村集体固定分红13.9万元,并带动198户农户加入合作社。今年,全村共种植中药材2800亩,预计户均分红6000余元。“我们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有三种:一种就是流转土地集中示范种;另一种是社投户种,合作社给社员投资种子、种苗、肥料、机械,农户负责田间管理,合作社统一收购;第三种是合作社收购,统一加工销售。”华池县林镇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杰说。林镇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鄂振峰说:“今年,林镇乡种植全膜玉米2.7万亩,中药材2800亩,打造养殖小区2处、新建食用菌产业园1处,通过乡村建设示范引领,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