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和盛镇东乐村:春风化雨沐民心 文明新风扑面来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15 16:32:00 浏览次数:

   (全媒体记者 文雪莲 万欢欢)近年来,和盛镇东乐村以乡村振兴为引领,紧抓文明乡风建设塑形与铸魂并重,加强组织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多措并举,内外兼修,奏响文明乡村新乐章,全村呈现出一幅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新图景。

东乐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班子作风建设的基石作用,成立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形式组织群众开展普法、社会公德、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等文明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尊老爱幼等文明思想和文明社会风尚,使创建活动制度化、经常化,群众的文明素养和凝聚力不断提高。

东乐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党小红说,“ 最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所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同时,还在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等方面探索思路,引导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东乐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示范作用,大力培育发展苹果、瓜菜和种养殖等特色产业,鼓励引导实施标准化生产,使农民稳步增收。记者看到,东乐村道路两侧满目青翠,在成片的苹果树行道里,村民们正在为果树拉枝。

   “我今年65岁,活儿也不累,一年能收入一万多元。”东乐村村民任天时说。

   东乐村通过引进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200多亩,建成“海升模式”自根砧矮化苹果基地,既提高了土地经营生产效益,提升了村庄绿化“颜值”,也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

   庆阳惠泽塬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片区主任常军善说,“东乐村常年在这里务工的有八九十人,费用支出(每年)大概在100多万,土地流转费前5年内按照(每亩)500元支出,五年之后采取递加方式。”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文明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东乐村以村民的实际需求为方向,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新风为宗旨,健全完善水、电、路、管网等设施配套,建设村部、文化广场,设置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营造氛围,弘扬传统,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质。在文化活动室内,伴随着音乐爱好者弹奏的悠扬琴声,象棋桌旁也围满了不同年龄段的棋手,他们乐在“棋”中,气氛热烈而融洽。

   东乐村村民陈新昌说:“早晚没事儿干,出来下个象棋,到这娱乐一下,乘个凉,很自在,日子过得很如意。”

    在阅览室,书架上摆满了文学、种养殖知识、法律知识等各类读读书,村民李小宁和放假的学生正人手一本书看的入迷。

   “我经常来看书,回去给我孙女也可以讲故事,我在书中也能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东乐村村民李小宁说。

    近年来,东乐村紧盯业兴民富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目标,以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新村为抓手,着力激发文明村创建的内生动力,丰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绘就了一幅“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生活新图景。

   “我们坚持领导带头,转变观念,围绕经济建设,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明组织建设,引导示范培育产业,提供物质基础保障,帮办实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有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东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姚龙刚说。 

    阡陌成大道,人勤产业兴,乡风传文明。走进和盛镇东乐村,只见宽阔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勤劳朴实的村民……一幅宜居宜业文明乡村的秀美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如今的东乐村人正尽情地展示着文明之美,享受着幸福之甜。

   “水泥路都通到了家家大门口,自来水也到了家家屋里,村民都很高兴,还有健身广场,家家户户都带娃到广场上锻炼,老年人下棋,跳跳广场舞,村貌很整齐,家家大门口扫的很干净,家家都很幸福。”东乐村村民靳继勇说。

编   辑:李大钊     责   编:李彦东

监   制:侯小刚     总监制:张建林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