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庆城县:厚培沃土 立德树人 全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12 17:13: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庆城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取“四抓”举措,不断丰富实践活动载体,扎实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抓“根本”建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庆城县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出台了《庆城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奖惩的实施意见》《庆城县中小学“优教庆阳”工程考核细则》《庆城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探索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经常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及时了解掌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全面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抓“关键”优环境

  始终把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严格监管、确保安全”的工作方针,持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重拳出击整治“五小车辆”、占道经营、乱停滥放等不文明行为,有效缓解了交通高峰期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对学校周边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娱乐场所、流动和无证摊点、非法出版物销售等场所进行重点排查,先后清理流动摊点10多个,打击非法营运车辆5辆,取缔校园小卖部4个,规范了整治校园200米内商铺经商行为,从源头上真正做到了未成年人“舌尖上的安全”。在开展好每周1节安全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旗下演讲、法治报告会、安全教育平台等载体,精心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防欺凌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80场(次),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抓“结合”强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坚持智育和德育齐抓,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积极发掘庆城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研发《陇东中学红色发展史》《周祖民俗文化与风情》《神奇的家乡》《文明礼仪》等校本课程,进一步提升全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聘任刘文戈等26名专家为全县中小学思政课兼职教师,评选中小学“课程思政”精品课60节,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鲜活力、贴近性,在学生“拔节孕穗期”植入真善美的种子。二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坚持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把优化家庭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充分利用中小学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开展面对面探讨和交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积极创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书香家庭”100多个,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60多个,不断激励引导家长提高文明素养。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活动,引导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三是以社会教育为依托。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学校少年宫、农家书屋等阵地,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努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自尊自爱、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选聘102名优秀政法系统工作人员担任中小学幼儿园法制副校长,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引导中小学生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远离毒品。

  抓“重点” 扬新风 

  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熟知背诵、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围绕“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升国旗仪式、劳动实践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命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打造综合实践教育基地1个,积极开展勤劳节俭教育、感恩教育、国防教育等各类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二是扎实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充分利用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弘扬孝道 礼敬先贤”“童心向党、筑梦未来”等系列活动,传承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一抹志愿红 满城文明风”等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养成知善行善的行为美德。三是大力实施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和弘扬工程。以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和“24字人知人晓”工程为契机,深入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传统戏曲进校园”“民族文化进校园”系列主题教育活动300多场次,提升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广泛选树推出“新时代好少年”24名、优秀少先队员94名,评选红领巾奖章“二星章”200名、“三星章”40名、“四星章”4个。四是持续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把文明校园创建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举措,坚持“立德树人”创建宗旨和“六好”创建标准,突出全员参与,常态化推动班级、宿舍、操场、食堂、办公室、阅览室等文明细胞建设,长期抓好校内(外)、上(放)学、就餐(寝)等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养成,提高校园文明程度指数,有步骤、有结点稳步推进各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