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四度”宣讲“声”入人心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11 23:52:00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镇原县致力于形成理论宣讲的最强分贝、最大成效,坚持在制度建设上求思求变,在宣讲形式上求新求活,多元化、多形式、多方位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活动,既突出政治高度、情感温度,又体现了历史厚度、实践深度,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镇原大地落地生根,焕发光彩。

  “头雁”宣讲 彰显政治高度

  在重大主题宣讲活动中,镇原县始终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引领作用,研究制定了《全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工作方案》《全国“两会”精神宣讲工作方案》《镇原县“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宣讲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宣讲等专题宣讲活动26场次,辐射带动全县理论宣讲工作向纵深拓展,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宣传宣讲的强大声势。

  “土味”宣讲 增进情感温度

  始终坚持用“‘乡音’传‘党音’”的工作思路,建立分层次、分众化、联动性宣讲机制,策划开展党的最新理论“七进”(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活动,组织乡(镇)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等宣讲骨干成立“百姓宣讲团”,将宣讲阵地搬到群众“家门口”,把深奥难懂的理论变成老百姓的家常话,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政策理论宣讲和励志宣讲1100多场次,推动形成了“党员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先进典型讲故事、致富能人讲技术、基层群众讲体会”五位一体的大宣讲格局,有效补齐了“基础短板”,激活了“神经末梢”,让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提质增效 。

  文化宣讲 发掘历史厚度

  坚持“研究阐发、宣传教育、传承弘扬”的发展思路,在王符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宣传宣讲上持续加力,研究制定了《镇原县王符文化宣传宣讲志愿服务活动方案》,组织县内理论人才和社会志愿者成立了志愿服务宣讲队,聘请省内外理论专家担任顾问,重点围绕赞学尚贤、崇礼重义、民本清廉等王符思想精髓,深刻解析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常态化开展王符文艺奖评选和传统文化宣传宣讲活动。开办“镇原大讲堂”,邀请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马世年面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王符文化”专题讲座,推动镇原文化名人王符及其思想和著作的宣传普及,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全民学、全民思、全民悟“王符文化”的热潮。

  志愿宣讲 拓展实践深度

  精准聚焦基层需求,组织全县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老干部、老党员、劳动模范、乡贤等各类先进典型,深入学校、社区、村镇的基层一线,广泛开展新时代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300多场次。依托文明实践所、站和“理论宣讲面对面”示范点,将群众聚起来,开展集中宣讲活动40多场次,扩大了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增强了宣讲活动的吸引力。组织文艺志愿者,将声乐、戏曲、表演等艺术形式与理论政策宣讲结合起来,精心创作了《移风易俗韵诗》快板舞等一系列新时代宣讲文艺作品,并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展演,用心用情唱响了新时代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的“最美和声”。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