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进群众心田里 帮到群众心坎上 ——记华池县乔河乡虎洼村驻村第一书记邱建新
从税务干部化身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从“两年”驻村期限申请到“六年”期限,他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党建、解民忧、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虎洼村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他就是2018年3月,被组织派驻到乔河乡虎洼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的华池县税务局干部邱建新。
2018年,邱建新到村之初,了解到虎洼村很多农户家里电、网、路都不通。他积极协调电信公司为23户群众接入宽带网线,联系县供电公司设架5公里低压农网,解决了25户群众的生活用电问题。如今的虎洼村,宽带入户、手机网络畅通。
“感谢家人们点亮,您的红心是对我最大的支持!”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虎洼村村民马香萍家,两台手机支架,一套简单的音响设备,马香萍站在镜头前自信的唱着她喜欢的陕北民歌,时不时还与粉丝互动。今年50多岁的她,儿女在外读书,丈夫常年务工,只剩她一人在家,农闲时她就开直播唱歌,不仅解闷还可以赚钱,现在已经有了一万八千多的粉丝量。
“我从小就爱唱歌,就是没有文化,没念过书,邱书记来了以后,拉上了无线网,电也通了。我一个人一直在家,娃娃都在外面念书,一个人在家太闷了唱一唱。以前我们连个微信都玩不了,电话都打不上,又没有网,现在是啥也能弄,闷也解了。”乔河乡虎洼村村民马香萍说。
“以前我们打个电话都很困难,人家(邱书记)来了以后就联络的把这个网线给我们拉上,每家每户的网都能到,现在我们看电视,手机啥都方便了。”据乔河乡虎洼村村民马勇介绍,以前的电都是自己集资钱,买邮政上那种四方水泥杆,经常杆倒电断,很不稳定。现在三相电也通了,村里的大型养殖户用器械也都比较方便了。
心系民生,为民谋利,解决了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邱建新很清楚,群众要致富,就必须有产业做支撑。2019年年初,全县正在大力发展养殖产业,邱建新心中便萌生了组织群众试一试的念头。为此,他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全村所有农户进行深入调研,回村便与“两委”商量讨论后,创新了“支部+合作社+农户”养殖产业模式,全村共发展牛羊猪等养殖户近300户,实现养殖收入450万元,每年农户分红和劳务收入达到8万余元,使虎洼村驶入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快车道”。在外务工的虎洼村村民李小文看到自己村里的变化,去年辞职了货车司机的工作,回村搞起了规模养殖产业,建办亿源幸福家庭农场。
乔河乡虎洼村村民李小文说:“以前在外面跑车这来,我看着现在政策比较好,就想回家搞养殖了,今年经过村上、乡上,邱书记和黄支书协调办了各种手续,建了牛棚、草棚,买了60头牛,草料也比较充足,把这牛喂好,后半年想在华池开个牛肉店,卖卤牛肉,形成这种产业链,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扑下身子,走访调研,为群众拉电、接网、修路、发展产业,这些只是邱建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六年时间,邱建新用脚步丈量了虎洼村每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践行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的初衷与使命。只要群众有困难和需求,邱建新都会第一时间帮助想办法解决。
乔河乡虎洼村党支部书记黄万刚说:“邱书记在虎洼村已经六年了,驻村期间,他为群众做了不少实事,小到为农民调解矛盾纠纷,出售农土特产品,大到修路、拉电、衔接项目资金、推动虎洼村产业发展。他为群众做的这些事儿,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是群众的贴心人,是虎洼村产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邱建新同志在乔河乡虎洼村驻村6年来,始终坚持脚踏实地、担当实干,把村上的重点工作和群众的急难愁盼拿在手上、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助推乔河乡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好评。”提起邱建新,乔河乡党委副书记王俊杰也是赞不绝口。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六年来,在邱建新以及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乔河乡2022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位列第三位,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1.9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逐年增长,为稳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我是2018年受组织委派来到虎洼村进行驻村帮扶工作,当时虎洼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率达到了47%,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收入很有限,我在驻村的两年时间里积极的帮助村上衔接各种政策,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两年驻村时间满了之后,我又向组织申请继续驻村,因为内心深处特别喜欢农村工作,喜欢与群众相处在一起,我觉得为他们做一些事情,让我感到内心特别踏实。”邱建新说,六年时间,虎洼村从脱贫攻坚过度到乡村振兴阶段,他觉得虎洼村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养殖业已经在全村形成了规模,电网的改造以及道路的修通都让他觉得我值得坚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