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西峰区“四句话”推动驻村帮扶工作见实效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17 09:23:00 浏览次数:

 

  西峰区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全面落实全省“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坚持以“四句话”做到严管厚爱、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助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驻村必住村

  建立乡镇党委、主管部门、派出单位三方协同管理机制,组织及乡村振兴部门履行统筹管理职责,切实做到队伍不撤、力量不减、工作不断。乡镇党委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强化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日常监督管理,督促落实好考勤打卡、请销假、学习例会、工作报告、轮流值班、纪律约束等制度。接续为15个脱贫村、2个省级示范村,择优选派第一书记17名、驻村工作队员34名,将派出单位与驻村干部所在村进行责任“捆绑”,督促认真履行跟踪管理责任,全年累计驻村时间不少于220天。落实关爱服务保障措施,让驻村干部无“后顾之忧”,确保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人在村上、心在扶上、帮在根上。

  驻村必助村

  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村两委拧成一股绳,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增加群众收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重点领域,逐户走访帮扶村群众,制定符合乡村实际的驻村帮扶计划。协调修建村组道路硬化33.7公里,新打机井2眼、水塔2座、铺设更换自来水管线8000米,铺设电力线路1500米,新修产业基地配套道路27.78公里,硬化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产业路17.85公里。积极宣传讲解惠民惠农政策,准确掌握群众收支情况、子女就学、住房及低保、养老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做到政策清、情况明。协调帮助解决矛盾纠纷20余件,培育出了肖金镇左咀村等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出台村规民约,协助村“两委”成立红白理事会30个,红白理事大厅3个,开展崇德向善等评选及理论宣讲活动60多场(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提供有力支撑。

  帮扶必帮困

  紧盯防止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始终把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着力重点,将“一行动一活动”作为历练干部、推动工作、转变作风、提升效能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六大员”作用,逐户走访摸排出留守老人330人、留守妇女110人、留守儿童448人、特困群众471人。建成“五助”爱心互助院6处,开展宣传教育、关爱服务、捐赠慰问、技能培训、走访探视、亲子阅读等关爱服务活动361场(次)。为1177名特困供养和经济困难老人发放资金612.48万元,为490名特困人员上门服务32582人次,发放秋衣、布鞋495套,为1258户困难群众发放米、面、油1258份,不断增强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帮扶必帮富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帮扶工作的重头戏,协助村两委谋发展。董志镇罗杭村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动员商会、企业等社会力量,采取公司工会福利、职工食堂采购等方式,以高于市场行情价格采购帮扶村农副产品,累计帮助农户销售苹果7万余斤、蔬菜14万余斤,销售总额43万元。驻村工作队通过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多方研判,将特色产业与时代、科技和市场接轨,推行“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正大1.12万头生猪观光育肥场一处,蔬菜大棚50余座,连片种植露地蔬菜400余亩,带动种植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促进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