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西峰区:义务教育有保障 巩固成果有成效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21 19:54:00 浏览次数:

  西峰区义务教育有保障 巩固成果有成效

  西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特别把控辍保学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

  守牢动态清零成果

  建立控辍保学“双线三包”工作机制(即乡、村、组一条线,教育局、学校、班级一条线;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村民小组包户;教育局领导包学校、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逐级明确责任,逐人分解任务,形成了全方位、全链条的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建立完善“一生一策”帮扶信息库,紧盯贫困学生的困难和需求,按学期更新帮扶学生信息,健全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做到脱贫户、监测户的资助全覆盖,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利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学生出勤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常态化开展帮扶,切实做好保学工作。同时探索“乡村振兴+互助服务”新路径,建成爱心互助学堂2处,为儿童提供饮食、医疗、文娱、托育、学习辅导等差异化服务,截至目前登记留守儿童40余人。

  实施薄改与能力提升工程

  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全面实施“改薄”、校舍建设项目、设备购置等28个项目,投资2000余万元,全部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改善,其中大部分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全区所有农村中小学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接入互联网。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教室数量及面积达标,图书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教职工办公(住宿)、师生餐厅用房有保障,体育、文娱设施设备齐全,操场按标准建设,足球体色学校建有5人制标准化足球场(彭原赵沟畎小学)。厕所建设蹲位符合国家标准,所有课程开设齐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学提质增效

  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5056人次1003.17万元,人均400.26元/月;招聘特岗教师157名,有效补充农村教师队伍;全面推进“区聘校管”,通过优化编制管理、推进交流轮岗等办法,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在落实资助政策上,建立学生申请、学校申报、区教育局审核的学生资助工作责任制,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完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及时精准审核受助学生信息,靠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区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学生22651人,落实资金1000.72万元。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随着全区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全区100人以下的农村小学70所,占小学总数的77%;农村学前教育就近入园率35.33%;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率38.18%。增加城区学校学位供给,有效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压力,保障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区学校受教育权利。积极同省教育厅争取特岗教师名额增加10%,招聘特岗教师157名,比2021年增加14名。有效补充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为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基础。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