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合水县老城镇水沟村:“1335”乡村治理新模式打造和美家园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17 09:26: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合水县老城镇水沟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出发点,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以志愿服务为落脚点,结合乡村建设和文明创建,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初步形成了“1335”建立“一个平台”、突出“三治融合”、拓展“三化建设”、打造“五型村庄”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2年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省级文明创建示范村。



  一、建立“一个”平台聚合力。依托数字乡村“互联网+”载体和党群服务综合体建设,将基层党建、平安乡村、村务管理、便民服务、智慧云播等融为一体,以服务党员群众为目的,建成水沟村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村级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凝聚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突出“三治”融合促治理。自治为基增活力。积极引导党员群众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明建设等工作建言献策,增强自治活力。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将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法治为本扬正气。组建乡村治理宣教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村规民约、红色文化和法律法规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防控、突出问题治理等工作,推进“平安水沟”建设德治为先促和谐坚持以德治村、以德治家、以德树人,制定《水沟村村民道德准则》,借助文明实践站开展“道德讲堂”志愿宣讲服务活动,凝聚蓬勃向上道德力量。建立道德红黑榜和善行义举榜,评选表彰“好公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德治典范78个,树立了德治文明新风



  三、拓展“三化”建设强服务。网格化管理。将全村细化为5个网格将5名网格员和所辖党员群众组织起来,使全村工作由过去的“独角戏”变为“大合唱”智能化帮扶。聚焦“一老一小一困”,创建“爱心呼叫”志愿服务品牌,为孤寡老人、留守老人配戴智能呼叫手环15个,为留守儿童、单亲儿童配戴智能定位学生证14个,设立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三级响应机制,推行“志愿代办”服务,实现弱势群体服务零距离数字化应用。在产业区和居住区安装视频监控,通过手机接入网络传输,随时随地了解管理对象情况,分析变化走向,研判发展形势。



  四、打造“五型”村庄树典型。党建引领型: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建成党群服务综合体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党员宣传班”和“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疫情、汛情、灾情等工作上的战斗堡垒作用。产业兴旺型:以打造肉牛养殖专业村为目标,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小区14户,养殖肉牛111头,实行场地首年无偿提供、后年有序租赁的方式,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赢。生态美丽型:坚持“拆危为安、治乱为美”的原则,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及拆违治乱行动,全面改造用电用网线路和污水管道,建立常态化环境卫生管护机制,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规范治理型: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建立“一约四会”,设立“榜”,逐步形成了邻里和谐、民风淳朴的社会文明新风尚。智慧数字型:积极探索数字乡村“互联网+”治理模式,在重要路口、居民小区、重点农户等安装摄像头71个、音柱12个,实行全方位安全监控,提升了乡村治理信息化、数字化和精细化水平。

  如今的水沟村,呈现在眼前的是整齐划一的房屋院落,干净整洁的巷道小路,安静祥和的群居环境......这些崭新的环境面貌,不仅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而且提升了村民的道德素质,推动了乡风文明,凝聚了发展合力。在巩固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水沟村将实现生态智慧健康文明、平安幸福的新时代和美家园。

  (供稿:合水县委宣传部  贺志雄)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