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西峰区通过“三个聚焦” 引领社科工作守正创新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15 19:29:00 浏览次数:

  近年来,西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市委、市政府“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发展思路,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持续深化理论研究、学术创新、社科普及、理论惠民,着力加强社科队伍、社科阵地和新型智库建设,不断延伸社科工作成果链、价值链,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精神激励、文化引领和智慧启迪。

  一、聚焦主题主线,在强化思想引领上持续发力。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动员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普及基地、社科工作者力量,持续开展宣讲、座谈、访谈,开设专题、专栏,增强新思想新观点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凝聚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持续推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严格执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和省市区委实施办法、细则。制定印发学习通知,指明学习方向、列出学习内容、梳理学习要点,持续学习和领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各项工作要求。去年以来,组织开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19场次以上,研讨交流9次,举办主题读书班1期、“智汇西峰大讲堂”专题讲座5期,推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730多场(次)、研讨交流260多场(次)。组建各级各类宣讲队伍192个,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等开展菜单式宣讲“七进”活动1628场(次),受众近8.6万余人。兰州路街道育才路社区文明实践站通过“院院党课”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被“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省电视台等省属主要媒体报道。组织开展“弘扬主旋律 ?开局‘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西峰”等理论征文活动,推荐优秀理论文章43篇,以“辛理瑄”署名刊发1篇,“学习强国”平台刊发2篇。深化“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广使用,着力打造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实践“新高地”,开设网络学习专栏和理论教育微课堂40多个,定期通报全区1.22万名党员干部、741个三级管理组织“学习强国”学习情况。在全市率先举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西峰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积分集中兑换活动,推动“强国电单车”落地西峰,成为西北地区首家。严格落实论坛、讲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各类出版物和期刊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累计备案审批196场(次),确保了全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发展。

  二、聚焦群众需求,在社科普及深度广度上用功用力。紧贴党史学习教育、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等中心工作,扎实推动社科普及创新。突出重点强化科普月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积极筹备承办了2021年甘肃省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周启动仪式。以“六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观影红色主题电影、电视剧活动,开展一次读党史书籍、党史人物、先进事迹活动,开展一次观后感、读后感学习心得交流活动,开展一次党史基本知识测试活动,开展一次学习党史征文活动,开展一次入党宣誓活动)和“七百”(百部(篇)经典日日读、百个故事述信仰、百首红歌颂党恩、百场宣讲进基层、百幅作品展辉煌、百名先进树标杆、百件实事开新局)系列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累计组织观看红色主题电影、电视剧活动500多场(次),读党史书籍、党史人物、先进事迹活动360多场(次),举办观后感、读后感学习心得交流活动210多场(次),开展党史基本知识测试活动180多场(次),征集优秀文艺作品380余篇。创新形式扩大科普范围及影响力,开办“干部夜校·党史小课堂”,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利用晚间时间,开展集中学习、集中观影、集中讨论1300余场(次)。总结推广开展“奋斗百年路·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群众文化活动,以居民群众为主体,以党员干部为主导,发动辖区共驻共建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文艺爱好者广泛参与,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红色诗词诵读会、红歌颂党恩居民演唱会、幸福生活摄影展等主题活动100多场(次)。创新“北豳讲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邀请甘肃省著名的专家、学者,围绕讲述甘肃和庆阳的历史,开展讲座14期。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全区社科普及基地网络体系,成功组织申报命名青少年活动中心为甘肃省社会科学宣传普及示范基地,陇东民俗博物馆、区图书馆为庆阳市社会科学宣传普及示范基地。擦亮品牌、不断增强科普示范基地服务功能,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区、民族团结民俗文化区、科普宣传教育实践区、生命安全教育体验区、国学汉字演变书法区等6大类19个社科类功能馆室,5.5亩的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打造科普长廊200米。2021年至今,共组织市区中小学生、幼儿开展社科普及教育活动142批次3.8万人次,服务市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科普宣传教育活动81批次2600多人。陇东民俗博物馆依托西峰区博物馆馆藏文物、西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以及庆阳红色革命历史,开展流动展览、主题宣讲、研学活动等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活动。2021年以来,共举办《高天厚土 红色陇东》等主题流动展览24次,举办“聆听爱国故事,追寻先烈足迹”“文明新风人人创,雷锋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活动8次,举办“乐享非遗 有你有我”非物质文化科普、喜迎“二十大”——博物馆的力量”第46个“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13次,开展暑期“学党史·传非遗”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教育活动1次。

  三、聚焦中心大局,在推动咨政建言上重点发力。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市区中心工作,组织全区社科理论工作者,围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习型社会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等主题,申报社科项目4个。结合特殊时间节点,围绕重大主题,组织开展“建功新时代 筑梦新征程”“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追梦人”等理论征文活动,撰写优秀论文600余篇,获得市级奖励十余篇。组织区社科人才积极申报庆阳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个,涉及传统文化、城乡融合发展、地质勘探、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按照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围绕理论教育等主题组织部分社科工作者在兰州路街道、区教育局、区委党校开展调研研究、座谈交流,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影响的重点理论文章,其中《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推进学用紧密结合——西峰区三级联学巡听“活动课堂”搬到脱贫攻坚一线》在《甘肃日报》刊发,《中国式现代化优势在于“人民性全面性包容性”的高度统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的世界意义》两篇文章荣获“辛理瑄”署名文章优秀奖。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