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以启智,“动”以润心----镇原县东街小学开展劳动课堂教学研评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探索劳动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和方法,发挥劳动的独特育人作用,推进劳动教育常态化深入开展,我校举行了以“践行新课程理念,赋能新模式课堂”为主题的劳动课堂教学研讨及评价活动,为全校劳动课教师搭建了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劳动课堂展风采
安霞老师的《整理课桌》劳动实践课堂,聚焦第一学段,通过创设情境、观看演示,让学生明白课桌整理四步法---清、分、放、查。安老师带着一年级小学生先清理课桌,接着将课本、文具等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类摆放,最后同桌之间互看、互查、互评。经过一步一步的动手实践,零乱的课桌瞬间变得整洁美观,学生们脸上不仅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更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一节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劳动实践课,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养成存物整齐有序的习惯,还发展了学生的统筹思维,提升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以"德"树人
李惠娟老师的《自制书签》劳动实践课堂上,将学生赋予实践者与评价者的身份,她耐心引导学生学习书签制作的具体步骤,细心讲解应该注意的事项,带领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设计自己心怡的书签。一片片废旧的图片、一张张色彩鲜艳的卡纸,通过孩子们灵巧的双手创作后,一个个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精美别致的书签诞生在孩子们的手中,每枚书签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心血,承载着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赵晓婷老师的四年级《黄瓜拌木耳》实践课堂,聚焦第二学段,她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黄瓜拌木耳”的具体操作步骤,即择、洗、切、拌、装。熟知理论学习目标后,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了激烈的“厨王争霸赛”,孩子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在大家齐心协力制作下,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黄瓜拌木耳呈现在各位小厨师眼前。集体评价环节,美食评论家通过品尝评出了“营养搭配小厨王”、“味道可口小厨王”、“色泽鲜亮小厨王”,得到了一致认可。一道简单易学的凉拌菜,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动手的快乐,品尝了美食的可口,还体会到父母及家人制作一日三餐的辛苦。
余丽华老师的五年级《缝沙包》实践课堂,聚焦第三学段,她以其针线缝制娴熟的技艺带动着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整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并且注重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团队合作,不仅掌握了缝制沙包的劳动技法,呈现了精彩的作品,更收获了劳动的快乐、幸福和成就感。
赵小红老师的六年级《编织网兜》实践课堂上,她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各式各样的网兜,感知网兜的样子、功能及材质。在实践操作环节,赵老师亲自示范编织网兜的方法,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学生们小组合作开始了网兜编织,通过思考探究、实践互动,制作出了一个个精美实用的网兜,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探究生成、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孩子们通过实践操作,既学会了劳动技能,又懂得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
劳动成果润心智
劳以树德,劳以增智,劳以强体,劳以育美。本学期,我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组织劳动学科任课教师学习研读新课标,明确劳动教学的内涵,转变劳动教育的理念,积极构成劳动课堂教学模式;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各年级劳动计划及具体授课内容,并以“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孩子们的劳动学习成果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劳动”不是仪式和口号,而是一种赋予孩子们幸福生活能力的教育。东街小学将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搭建劳动教育新平台,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铸造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让他们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