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合水县加强法治建设 打造平安合水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1 10:38:00 浏览次数:
 平安是百姓幸福的前提,安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合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不断完善“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以赴保安全、护稳定、促和谐,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安全稳定局面全面巩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良好的调解阵地,健全的调解机制,专业的调解人员,是一场矛盾纠纷化解的必要条件。近日,在西华池镇小王调解室中,一场民间借贷矛盾纠纷正在调解中。张某多年前向李某借款,因借款数额及还款期限不明晰,致使两人产生矛盾。对此,调解员王乾坤通过多次走访了解,详细掌握事件情况,并耐心对两人进行了开导劝说,最终双方达成一致,重新确认借款数额及还款日期,矛盾纠纷成功得到了化解。

小王调解室是合水县打造的个人调解室之一,是以西华池司法所调解员王乾坤为主要成员的调解工作阵地。王乾坤自2011年从事调解工作,期间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1000余件,为数百个家庭排忧解难,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总结出一倾听、二了解、三说理、四讲法、五调解,六回访的“六步工作法”,并成立了个人调解工作室。

“群众利益无小事。咱们一定要走到、说到、跑到,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才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王乾坤说 。

完善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环节,为应对多元复杂的矛盾纠纷,近年来,合水县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促进多元化人民调解工作,总结探索出“1+3+X”调解工作模式。由司法所牵头,村干部、调解员对各类矛盾纠纷开展摸排,村调委会第一时间分析矛盾根源、掌握纠纷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稳控态势,防止矛盾激化、升级,还利用“合水网格”app对全县矛盾纠纷进行科学划分,运用“红黄绿”划分矛盾纠纷等级,实现了矛盾纠纷动态管理,改善人民调解员工作短板、提高了工作效率。

县司法局副局长梁清照说:“ 近年来,我县积极创建培育省级“枫桥式”司法所1个,县级“枫桥式”人民调解组织3个、“马锡五式”人民调解员5人,全县人民调解员从原先的247名,发展到506名,实现了村组全覆盖,矛盾调解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普法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法治素养,为全县法治合水、平安合水建设打好基础。”

同时,为强化社会基层基础建设、筑牢平安建设根基,2021年,合水县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并在12个乡镇80个行政村同步成立综治中心。同时,整合公安派出所、法院、司法所等工作人员入驻乡镇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统筹指挥协调调度,聚合政法综治、法治信访等职能职责,弥补基层社会治理中条块分割的治理短板,让群众进门后找得对人、解决了事。

固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闫肃说:“我们立足把综治中心建成社会治理领域的“110”,通过引进数字乡村治理可视化平台,在重点场所、重点路段、重要领域安装可视化设备,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聚焦矛盾纠纷调处、群众诉求办理、社会风险评估治理等方面,推进一个窗口受理、多个部门协作、一套流程办理的模式,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法治是保障国家稳定与安宁的基石。十年来,合水县持续深化法治合水、平安合水建设,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下实手解决信访积案,扎实开展高标准、宽领域、多层面的平安创建活动。同时,还依托“智慧合水”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强化科技支撑,雪亮工程、智安家庭、智慧交管等多领域数字治理平台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手段延伸社会治理链条,实现重点人员实施检测、重点群体跟踪关注、重大风险预警预测,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维护全县城乡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年间,合水县持续以“平安合水”创建为抓手,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多措并举积极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累计投入平安建设资金2.32亿元,实施了雪亮工程、智慧合水、智慧安防小区等平安建设工程,县、乡、村三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夯实了平安合水建设基础。全县各类矛盾纠纷从以前每年2000余起下降至现在每年800余起,同比下降60%,成功调解率也从70%上升至现在的98%,同比上升28.5%。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