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甘肃合水:治理高价彩礼倡树婚嫁新风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9 14:21:00 浏览次数:

 

今年29岁的女孩胡敏压根没有想到,有朝一日她会成为合水县乃至庆阳市的“网红”,而出名的方式,仅仅是因为自己出嫁时参加集体婚礼没要彩礼这件“小事”。

    胡敏是合水县店子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她与丈夫惠海康青梅竹马,相恋长达10余年之久。五年前,两人正式登记结婚,爱情修成正果。他们结婚那会儿,正是高价彩礼泛滥,政府倡导移风易俗、举办集体婚礼、抵制高价彩礼的时期,这让“零彩礼”的她,显得尤为突出。

“以前,看过很多真心相爱的男女,因为高价彩礼,感情之路没有发展下去的故事,彩礼不仅阻止了年轻人婚恋的自由,甚至还酿成了部分家庭悲剧。”胡敏说,她是反对高价彩礼的,有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高价彩礼的危害,嫁女儿时动辄要十几万元彩礼,殊不知男方为此欠下的巨额债务,婚后女儿还要一起还债,不但增加了生活负担,也影响了女儿的家庭地位和夫妻感情。

“我真的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很开明,认为只要我过得幸福,有没有彩礼无所谓。”在胡敏将自己的婚姻提上日程时,父母明确表示不要彩礼,这让她很是感动。

针对现在一些地区存在的高价彩礼问题,胡敏认为,产生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而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快发展经济,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让大家具备嫁女儿不要彩礼,儿子也能取得起媳妇的条件,这样高价彩礼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另外就是要大力倡导移风易俗,要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树立新的婚恋观念,彻底摒弃嫁女儿彩礼不得不要的陋习。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抵制高价彩礼行动中来,领了结婚证的胡敏,主动报名参加了当年合水县组织的“缘定花溪谷 携手共此生”集体婚礼,与其他18对新人一道,倡导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参加了集体婚礼,也没再办酒席,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婚礼有什么遗憾,反而觉得挺有纪念意义的。”胡敏说,婚姻是爱情的结晶,她现在的婚姻生活很幸福,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像她一样,因爱相恋、因爱相守,不要被高价彩礼挡在幸福门外。有彩礼和没彩礼,到底有啥区别呢?

“婚后生活一目了然。”合水县西华池镇镇长李鹏飞说,背负高价彩礼的新婚家庭,虽然表面风光,实际却掏光家底;而倡导零彩礼的新人保全了“里子”,凭借打拼来的积蓄,有人甚至选择去大城市安家立业。

在过去“养儿防老”观念驱使下,农村男女比例失调,助推了高价彩礼需求。“老一辈人常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每当女孩出嫁,父母希望获得一笔丰厚的彩礼,作为养老积蓄。”合水县西华池镇严沟圈村村民姜军说。

对于乡村婚嫁观念的改变,段家集乡乡长王楠深有感受。自从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抵制婚嫁陋俗就成了乡村社会治理的重点。为创造文明乡风,王楠等基层干部更注重把法治与自治、德治相结合,通过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向百姓宣传《民法典》,“女性也有赡养老人义务”的观念被人接受,一些陈旧观念逐步扭转。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牢固树立文明新风,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广大青年群体引领婚庆新风尚,合水县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消费”等现象,制定出台了推动移风易俗、治理高价彩礼等系列文件,在高价彩礼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举办集体婚礼,践行节俭、绿色、创新、进步的发展理念,带头推崇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社会新风,推进移风易俗,落地文明实践,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树立了文明节俭的婚庆新风。

在举办集体婚礼前,合水县广泛宣传,动员适龄青年主动报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率先转变婚俗观念、改革陈旧婚俗,带头“向高价彩礼说不”,真正地做到抵制天价彩礼,做到移风易俗,并签订《合水县集体婚礼诚信承诺书》。婚礼仪式以简约庄重大方的新中式婚礼为主,设置誓言签名、领导证婚、新人互敬、感恩父母等环节,每对新人邀请8名至亲挚友共同享受主办方提供的象征着老区人民勤俭节约、朴实无华的饸饹面,婚礼当天没有婚车鞭炮、没有酒席,新人们只收祝福,不收礼金,共同进行叩首谢亲恩、夫妻交换信物、结发礼等婚俗,以此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倡导了“婚事新办、俭办、廉办”的新风正气,引领了年轻人推崇集体婚礼,结婚首选集体婚礼,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明、节俭、新颖、和谐的婚嫁新风。

集体婚礼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广大青年群体作出了示范和榜样,使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中共合水县委宣传部    李兆奎)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