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牢记嘱托践初心 砥砺奋进启新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庆阳高质量发展述评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8 10:56:00 浏览次数:

  开栏的话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踔厉奋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南梁精神,牢记嘱托、艰苦奋斗,创新实干、攻坚克难,接续拼搏、感恩奋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谱写了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的壮丽篇章。

  即日起,陇东报全媒体平台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栏目下,开设“我们这十年”子栏目,陆续推出牢记嘱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改善、改革开放、文化发展、团结奋进、平安建设、党的建设等10个主题的全媒体报道,全方位展现庆阳十年来的巨大变迁和辉煌成就,进一步凝聚全市实施“双轮”驱动、坚持“三化”并进、强化“四建”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敬请关注。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庆阳老区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在黄土高原上7年造林730余万亩,相当于涵养水源的“天然宝库”子午岭在庆阳境内的面积;荣获“2018年度《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庆阳市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银西高铁建成投运,庆阳人民圆了“高铁梦”;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庆阳老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阳建成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油气资源开发进入新纪元……

  十年砥砺奋进,书写庆阳变迁精彩华章;十年辉煌灿烂,离不开思想伟力领航前行。

  坚持为民利民,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2012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强调。

  “人民”二字,重若千钧。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人民情怀,顺应群众期盼和民生关切,把更多财力物力精力向民生事业倾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初秋的庆阳市城市海绵运动绿地公园风景宜人,成为广大市民群众运动健身、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2016年4月,庆阳市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市。市委、市政府统筹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决定建设与雨洪集蓄保塬生态工程融为一体,集树林水系、休闲运动为一体的生态绿地公园。

  2018年国庆节期间,概算总投资4.7亿元的城市海绵运动绿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约3000亩的土地上栽植乔木15000多株、灌木300余万株,铺植草坪1100多亩,建成体育运动场地87个、自行车环道4公里,安装体育健身器械1000多件。

  据统计,仅近五年来,全市民生总投入达到971.75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7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和8.5%。

  非凡十年,注定会在庆阳的发展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辉煌印记——

  城乡办学基础条件持续改善,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得到缓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零失学辍学;

  率先在全省启动医院医保窗口一站式结算和“先看病后付费”,居民医保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和老年人高龄津贴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3%、37%;

  庆阳大剧院、庆阳传媒技术业务用房建成投用,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一村一场”农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

  建成芡子沟、五台山、莲花寺、小盘河等骨干水库,黄河水引上了董志塬,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9%;

  扫黑除恶斗争成效显著,平安庆阳建设全面深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如今,200多万庆阳人民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决胜脱贫攻坚,消除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15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

  庆阳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市7个县均属于六盘山连片特困片区县,西峰区属于“插花型”贫困片区,2013年全市贫困发生率为26.58%,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任务异常艰巨繁重。

  从精准扶贫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八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紧扣“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全民动员、全员参与,敢死拼命、迎难而上,大力开展“绣花式”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一项项数据和荣誉见证了庆阳全市上下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65.9亿元、年均增长36.5%,平均每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0.57亿元,累计投放特色产业贷款50.48亿元,发放精准扶贫贷款51.17亿元,受益贫困户达到11.46万户;2015年以来平均每年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64.8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万人次,累计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28.9万人次;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由2013年的84.5%提高到99.5%,贫困群众医疗保险、慢性病签约服务全覆盖;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8.25万处,106.44万群众喝上了干净水。

  2018年,庆阳市“331+”产业扶贫模式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创新40案例”;2019年“庆阳苹果”作为甘肃“十大绿色甘味”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次认定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环县羊羔肉被评为“全国十佳羊肉”品牌;2018年、2020年,省政府分别在庆阳市召开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全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现场会。

  2020年12月18日,甘肃省举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庆阳市庄严宣布:现行标准下全市8个县(区)、570个贫困村、14.99万户61.0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自强不息的老区人民甩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小康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几年,是庆阳历史上贫困群众收入增加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贫困乡村建设投入最多、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这是庆阳200多万人民的深切感受。

  做强产业引擎,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这个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庆阳如何做好时代答卷?

  “庆阳地下埋的都是油,都是煤炭,庆阳不该穷。要开发好能源,使老区致富。”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视察庆阳时的殷殷嘱托深深铭刻在老区干部群众心中。

  立足资源禀赋,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庆阳在新发展格局中高质量发展的方位坐标,奋力在传统能源领域开新局。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及矿权流转合作开发区年产油气当量达到1009万吨,庆阳油气资源开发进入新纪元,陇东国家现代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跨上新台阶;核桃峪800万吨矿井正式投产,刘园子煤矿恢复生产,新庄800万吨煤矿2022年年内可联合试运行,宁西、沙井子南2个区块5个井田挂牌出让;引进重庆宏大化工科技公司,签约实施20万吨双氧水、2万吨吗啉项目,填补了庆阳天然气化工项目空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引庆阳奋楫扬帆。

  进入新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抓产业、促转型、稳增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提出发展大数据产业、氦气产业、氢能、新能源,延伸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上下游产业,努力实现多能互补、多极突破、多点支撑,着力构建新时代庆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1年,庆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85.3亿元,稳居全省第二,139.16亿元的增量创历年最高。

  光辉的时代赋予庆阳崇高使命,伟大的事业激励庆阳奋勇前行。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国共产党庆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庆阳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双轮”驱动,坚持“三化”并进,强化“四建”支撑,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殷殷嘱托,厚望如山;不待扬鞭,自当争先。十年来,200多万庆阳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创新实干,砥砺前行,将一个个梦想变为现实,踏上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征程,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谱写庆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庆阳大有作为!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庆阳大有可为!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