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华池县:涵养文明新风尚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10 18:27:00 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20809170634.jpg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梅金娟 

  8月8日,在华池县元城镇高桥村村史馆,娄、连枷、耕犁等农具和鼓风机、煤油灯等生活用品,吸引着孩子们讨论它们的使用方法。村史馆志愿者也耐心地为孩子们作讲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农耕文化、村里的发展历史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华池是传统的农业县、革命老区,具有浓郁的农耕文化和鲜明的红色印记。当地大力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厚植乡风底蕴,建成了以展示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南梁镇荔园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以展现香包、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为主题的乔河乡、上里塬等特色文明实践所站,着力打造本土“文化名片”,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传统本土文化具有规范人们行为和调解人们之间关系的道德约束作用,因此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本土文化,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支撑。”华池县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当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实践所15个、实践站116个、实践点22个,实践基地3个,实践广场一个。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各平台,华池县通过部门主动对接群众需求,集中遴选了一批文化、科技、卫生等领域针对性较强的志愿项目和服务,培育打造了“平安华池”“南梁精神宣讲”“文明培育”等26个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提高志愿服务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感召力。拓宽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集约化管理渠道,将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军民大生产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集约利用,通过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为群众普及科学知识,帮助群众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构建新的乡村文化生态结构。

  

  “彩礼不得超过当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酒席不得超过20桌,每桌不得高于300元……”记者了解到,华池县对举办红白喜事的礼金、宴席等作出量化“限高”,让新乡风有章可循、移风易俗有据可依。同时,全面实行公职人员婚丧事宜报备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图片由于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谷羿、胡耀洲提供 

  华池县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奉献、文明礼仪践行、城乡环境整治等行动,先后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一个、国家级文明乡镇3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以及省级文明单位8个、省级文明乡镇4个,县级以上文明集体达到80%以上。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