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乡:树立全新机关形象 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白马乡坚持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紧盯“两型”机关创建目标、任务要求、时间节点,全面加强机关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为民生增福祉,为企业赋动能。
“三五”窗口树形象
以党政综合办公室、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事务办公室和六个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全面落实“集体办公、亮牌服务、持证上岗、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五项制度,大力推行“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暖心、一片真诚办事、一句再见送行”五项服务,严格执行“一门进入、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五项标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使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群众感到温暖,着力打造群众和企业满意的“第一窗口”,并主动引导办事群众和企业对工作人员服务质效进行评价,切实做到现场服务“一次一评”。
“三班”制度强岗位
为使乡村干部“坐得住、办好事”,采取了“抓硬件”“亮身份”“勤监督”举措,对全乡四个办公室和六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规范各项规则制度,确保“有地方办事”;实行“包村领导领班、包村干事带班、村干部坐班”的服务“三班”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方位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制定乡村干部值班监督牌,确保8小时内坐班服务、8小时外保持手机畅通,随时解决各项事务;乡纪委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每月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评比,年底对各村进行“双述双评”,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受理群众投诉。
“三项”要求转作风
结合“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入户“大排查、大走访”活动,按照“日通报、周总结、季评比”三项要求,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线中了解群众疾苦,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中锤炼党性,提升党员干部勇挑重担、主动担责的意识,在全乡营造“比服务、比能力、比作风”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
“三措”并举提素质
紧盯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良好习惯、品德修养”的目标,采取“线上+线下”“集中+自学”“培训+交流”等方式,按季度开展“参观式”“观影式”“观摩式”多样化学习活动,按月实行“明确计划、丰富方式、测评成效”闭环式学习机制,按周实施“四个一”常态化学习模式(确定一个学习主题、一名科级干部领学辅导、一名一般干部交流发言、一名党委班子成员点评),组织全体干部开展了“喜迎二十大,担当创业绩”“铭记抗美援朝历史、激发拼搏奋进力量”等“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拼”理论知识竞赛和研讨交流,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按照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化”的要求,采取“课堂+实践”的模式,清明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赴马高庄村将台战斗遗址开展红色教育和党性锤炼,每周三晚上组织干部观看红色革命史片,累计观看红色革命史片12场(次)、红色电影3部,开展主题活动7次、中心组学习7次、集体学习28次、集中研讨9次、宣讲7场次,有效落实集体学习和干部自学长效机制,充分拓展新时期党员的知识眼界。结合党员教育培训“经常性、全面性、有效性”的定位,邀请联乡领导举办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题讲座2场;乡村干部参加省市县各类培训班46人次,网络培训116人次;结合党员冬训、主题党日等定期举办乡村党员专题辅导5场(次),着力增强广大干部的理论素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