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五个持续”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今年以来,庆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相关要求和精神,在健全工作体系、组建服务队伍、整合阵地资源、对接群众需求、完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阵地建设持续提档升级。自2019年试点以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历经两年多时间,现已实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级覆盖。2022年,制定印发《庆城县全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推进15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晋档升级,158个村(社)文明实践站全部提质增效,10个县级平台实现规范运转。
二是志愿服务持续多点开花。坚持文明与文化同行,志愿与公益同向,使志愿服务活动嵌入了文明创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社区服务、文化事业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着力优化县级志愿服务总队构成,积极招募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致富能人、文艺骨干和新乡贤能人等各类力量,打造“党员先锋”“政策宣传”“文明有约”“青春我行”“巾帼风采”等10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形成了“县级总队树旗引领、乡(镇)大队示范组织、村(社)分队跟进服务、特色支队和社会队伍分众补充”的四级志愿服务体系。吸引注册志愿者2.69万人,进一步充实了志愿服务力量。“绿化家园‘她’行动”“点亮百名困境儿童微心愿”等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竞相开展,小活动汇聚了大能量;“学雷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小事情做出了大价值;“乡村振兴大宣讲”“省第十四党代会精神进基层”等活动创新开展,小故事讲出了大道理。翟家河乡“红蜜蜂”志愿服务队,被评为2021年度甘肃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
三是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增量增效。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形式,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评优选先、文艺文化、移风易俗和关心关爱、困难帮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满足。围绕“春风化雨”“暑夏清凉”“金秋助农”“冬日暖阳”四大主题,以“讲、树、帮、乐、移”为主要方式,开展“新发展理念”、全国“两会”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等理论宣讲活动200多场次,开展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宣传300多场次,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5场次,开展送戏下乡、全民阅读、公益培训等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开展关爱困境儿童、留守老人等活动200多场次,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等宣传活动20多场次,按照要求,县级层面共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6场次,受益群众5万多人次,真正把“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的工作任务落到了实处,确保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四是志愿服务项目持续创新创优。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主题定位,以弘扬拓展“倾城奉献 扬善庆州”县级志愿服务品牌为目标,制定印发了《庆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围绕特色主题活动和常规志愿服务活动,策划“传统文化”弘扬行动、“青春无悔”奉献行动、“拥军优属”实践行动、“送政策”“兴产业”等志愿服务活动共计40项,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和十大平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路径参考。今年计划打造庆城镇“红马甲”、凤城园社区“蒲公英”桐川镇党崾岘村“石榴籽”3个精品志愿服务品牌,现已初见成效。
五是运行机制持续健全规范。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换届后调整了领导小组成员,继续由县委书记担任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志愿者总队长,继续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党组织书记分别担任乡镇实践所所长、村社实践站站长及相应志愿服务队队长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县委实绩考核,建立包抓责任制,健全考评工作机制,确保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将建设补助经费和每年运转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和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