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讲文明、树新风、共创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在行动>详细内容

生态保护战线的标兵——2020年“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拟推荐先进个人周天林事迹

  • |
  • |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26 10:34:00 浏览次数:

周天林,男,汉族,19612月生,中共党员,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学科带头人。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生态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委。中国鸟类学会会员,世界雉类专家组(PSG)成员。陇东地区濒危野生动物救助保护中心主任。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周天林

教书育人

周天林教授1983年在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到陇东学院生物系任教至今。执教38年来,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从未离开过教学一线工作。他曾有6次调往省内外其它高校工作的机会,也有多次调往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机会,但他不为所动,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成绩突出。荣获“曾宪梓全国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甘肃省“优秀园丁”奖;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甘肃省四有好老师”;“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庆阳市“先进工作者”(劳模);庆阳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庆阳市领军人才;庆阳市优秀党员;陇东学院“师德标兵”;陇东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陇东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教学成果

从事高等教育38年,近年来获得 8 项国家和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和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其中国家级 2 项(陇东学院仅此 2 项),省级6项。 主讲课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所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其所负责建设的生物科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实习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负责建设的生物学实验室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周天林在陇东学院动植物标本馆建设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30 多年来,亲手采集制作各类动植物标本 30000多份,负责建成的动植物标本馆成为陇东生物资源研究的宝贵资料库和生态教育基地 ,是西部地区最好的动植物标本馆之一 。被省科技厅、省科协批为“甘肃省特色科普基地”,每年接待各界参观 2 万人以上,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

一贯倡导教学科研并重并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负责建设的陇东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实验室为“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在本学院坚持"两抓两促、四个坚定不移"的教学方针,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考研率连续13年名列全校第一。升本以来共有565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平均考研率达27.4%20162018年毕业生考研率高达38.9%,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以项目带动团队建设,以团队促进人才培养,共建成3个较稳定的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共16人,以青年教师为主。在周天林教授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这些年轻人进步很快,迅速成长为学科骨干,优秀创新人才。团队负责人周天林教授工作室被省、市总工会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 

科学研究

主要从事动植物资源研究,珍稀动物保护及生态生物学研究,污染治理、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研究工作。尤其是在陇东地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及生态修复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各类科研项目40多项, 取得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成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厅级成果奖1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编出版专著教材5部册,编著了《陇东地区动物名录》,《陇东地区脊椎动物检索表》等专著资料, 并正在编写《陇东地区动物志》等专著。

2012—2019年承担了全国第四次中草药资源普查庆阳市4个县调查任务及甘肃动物药资源调查等专项项目,带领研究团队翻山越岭,栉风沐雨,历尽艰辛,跑遍了陇东地区各个山山岭岭,行程30000多公里。完成了2000多个样方,采集标本30000多份,药材和种子600多种,照片30000多张,查清了陇东中草药资源和全省动物药资源,已编写完成《陇东地区中草药志》,《甘肃动物药资源志》,《甘肃鹿茸资源》等专著。

2017年以来带领研究团队开展陇东地区陆生野生动物普查工作,全面查清了陇东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并首次在子午岭秦直道和关山林区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种群的存在。这一重要发现于20184月、7月,201911月被中央电视台、中新网、新华社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

            周天林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

近年来,在珍稀动物保护方面与庆阳市林业公安局合作,在本校生物园建立了“陇东地区频危动物救助中心”并担任主任,开展珍稀动物保护救助研究。成功救助保护各类珍稀野生动物300多只,其它“三有动物”500多只。人工饲养繁殖“红腹锦鸡”120多只,野外释放80多只,成功地在子午岭林区建立了人工种群。协助公安部门查处各类非法捕猎买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案件20多起,有力地打击了野生动物违法捕猎买卖活动,提高了公民保护守法意识,基本肃清了本地违法违纪活动。此项举措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疫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庆阳市石油煤炭开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他带领研究团队与长庆油田,庆阳市环保局及加拿大,法国等同行合作,开展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和生态修复研究。2012年获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资助,已成功筛选出功能菌群,并创立了完整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标准,2016-201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厅级成果奖2项。与兰州大学合作在子午岭成立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植被恢复,水土流失治理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

 5 年来共主持完成科研项目 16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 6 项,省部级重点项目 4 项,市厅级项目 5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级成果奖4项,市厅级成果奖8 

         周天林甘肃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

 

科研成果转化

主持完成的“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2017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子午岭特色药用植物短柄五加成分、药理分析及保健品研发”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研发3个专利产品。获2015年度甘肃省人民政府专利三等奖,2017年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种从新鲜大黄中提取总蒽醌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获庆阳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草药资源调查和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获2012年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述成果应用于长庆油田,西安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合水县陇原中药材有限公司,正宁中湾林场,庆阳康贝利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及当地农户,近3年累计为企业新增产值8721.16万元,利税4283.57万元,当地群众增收964万元。中草药标准化种植技术合作推广,农户实现产值1.2亿元,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合计产值达到2.07亿元,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周天林教授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和陇东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在野外工作中遇到的险情数不胜数,甚至几次遇到过生命危险。但他从没有想过放弃。37年间他走遍了陇东的大小山林,足迹踏遍了庆阳子午岭-关山林区的每一个沟沟坎坎。这些工作对人才培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新网,新华社,甘肃电视台,庆阳电视台及甘肃报,陇东报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来源:中共庆阳市委宣传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