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福田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变废为宝 收入增长
白生亮是家里主要劳力,以前主要靠种地和农闲时到周边打零工维持生活,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入很不稳定。2018年10月,村里成立了以回收秸秆和饲料加工为主的福田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白生亮不仅将家里的地流转给合作社,还以劳务形式入了股,土地收入稳定了,自己也有了稳定的工作。
田庄村村委会主任白世俊是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以来,以入股分红、劳务用工、土地流转、订单回收等模式带动本村34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还带动了镇上的其他合作社和贫困户参与其中。
田庄村是柔远镇6个贫困村之一,2018年初,田庄村部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外出到河南、山东等多地考察,学习产业路子,结合村情实际,经过多次村民大会讨论,最终定位为“玉米秸秆”。
“村民有种植玉米传统,家家户户的场里都堆放着大量废弃秸秆,利用率不高且有安全隐患,村里有养殖合作社、有饲料需求,如果能把秸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进行深加工,这样不仅可以给村民带来收益,还能降低养殖合作社的经营成本,实现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一举多得。”白世俊说。
当年,村委会以50万元村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县畜牧局半自动饲料加工生产线一条,购置饲料加工设备5组,大型粉碎机10台。合作社与民吉公司签订带动协议,在饲料加工、饲草收购等方面无偿提供帮助,解决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问题,争取“企带社、社带户”的模式抱团互助发展。目前,合作社可实现日产精饲料5吨,单日秸秆打捆50吨。
在2018年冬季贮草实践活动中,主动参加的贫困户达到150余人次,共收贮玉米秸秆700多吨,出售给民吉公司500吨,实现盈利10.75万元,为全镇种植合作社11户三、四类贫困户分红,户均达到5600元。
为支持合作社发展,华池县积极拓展销路、引进专业设备,请专家讲课教学,检测饲料把好质量关,帮助合作社一一突破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看到合作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入社入股的村民们心里踏实了。“当时说要建厂,选址在我家附近,村干部来沟通土地流转的事,我还是有点担心的。可没过多久,大家都分到了红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相信今年合作社一定能为村民带来更多收益!”村民高万军说。(陇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