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市情>庆阳概况>经济发展>详细内容

2020年经济发展情况

  • |
  • |
来源:庆阳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4-16 15:12:12
分享到:

2020年,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重大决策部署,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拓存创增,全市经济呈现持续恢复、较快回升、活力增强、预期向好的发展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十四五”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成情况

(一)市县(区)

1、生产总值,全市完成754.73亿元,占全年计划95.8%,总量列全省第二;同比增长4.3%,低于市列目标1.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六。环县增长6.1%,庆城县增长6.0%,西峰区增长5.1%,合水县增长3.8%,宁县增长2.3%,镇原县增长2.2%华池县增长2.1%,正宁县增长2.0%。

2、第一产业增加值,全市完成97.62亿元,占全年计划108.5%,总量列全省第七;增长5.5%,完成市列目标任务,增速列全省第七。镇原县增长8.3%,环县增长5.4%,合水县增长4.5%,正宁县增长4.5%,宁县增长4.5%,庆城县增长4.4%,华池县增长4.4%,西峰区增长4.1%。

3、第二产业增加值,全市完成356.36亿元,占全年计划89.8%,总量列全省第二;增长5.6%,低于市列目标0.9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五。庆城县增长9.0%,环县增长8.4%,西峰区增长6.5%,合水县增长5.0%,正宁县增长3.2%,华池县增长2.4%,镇原县增长1.1%,宁县增长0.5%。

4、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市完成300.75亿元,占全年计划99.9%,总量列全省第三;增长1.9%,低于市列目标3.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十。西峰区增长3.7%,宁县增长2.0%,环县增长1.3%,正宁县增长0.8%,庆城县持平,合水县持平,华池县下降0.3%,镇原县下降0.5%。

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市增长6.2%,低于市列目标0.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十。华池县增长36.4%,宁县增长9.4%,镇原县增长5.7%,西峰区增长4.7%,环县增长4.1%,合水县下降17.7%,庆城县下降19.1%,正宁县下降30.5%(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长庆油田)。

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市增长26.7%,高于市列目标17.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二。环县增长99%,庆城县增长19.4%,镇原县增长13.7%,宁县增长12.3%,西峰区增长11.7%,合水县增长11.3%,华池县增长9.4%,正宁县增长9.1%。

7、建筑业增加值,全市完成31.79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七;增长3.6%,增速列全省第八。合水县增长38%,西峰区增长27.7%,正宁县增长9.9%,庆城县下降7.7%,华池县下降10.3%,环县下降33%,宁县下降40.1%,镇原县下降42.3%。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完成177.04亿元,占全年计划60.6%,总量列全省第五;下降2.8%,低于市列目标9.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九。合水县下降1.7%,环县下降1.8%,镇原县下降2.3%,华池县下降2.4%,宁县下降2.8%,庆城县下降3.0%,西峰区下降3.3%,正宁县下降3.5%。

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完成54.53亿元,占预算88.7%,总量列全省第二;下降7.0%,低于市列目标1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十四。环县增长47.8%,宁县增长27.0%,合水县增长18.8%,西峰区增长0.9%,华池县下降4.0%,镇原县下降7.4%,庆城县下降13.1%,正宁县下降25.2%。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完成33616元,占全年计划97.8%,列全省第五;增长4.7%,低于市列目标2.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九。西峰区增长5%,宁县增长4.9%,庆城县增长4.8%,镇原县增长4.7%,正宁县增长4.5%,环县增长4.4%,华池县增长4.2%,合水县增长4.1%。

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完成10422元,占全年计划98.7%,列全省第八;增长7.6%,低于市列目标1.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六。环县增长8.1%,合水县增长8%,华池县增长7.9%,宁县增长7.7%,庆城县增长7.6%,西峰区增长7.5%,镇原县增长7.4%,正宁县增长7.2%。

12、初步测算,万元GDP能耗增长0.2%。

1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低于控制目标1.1个百分点。

14、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94.12亿元,比三季度扩大91.35亿元;占GDP比重25.7%,比三季度提高6.2个百分点。

(二)进库情况

1、统计单位进库。至12月底,全市统计调查单位在库517户,其中当年进库111户。分县区看,西峰区256户,进库56户;庆城县64户,进库10户;环县39户,进库9户;华池县32户,进库4户;合水县32户,进库6户;正宁县21户,进库2户;宁县37户,进库13户;镇原县36户,进库11户。分行业看,工业企业109户,进库22户;建筑企业107户,进库30户;批发零售企业102户,进库32户;住宿餐饮企业37户,进库4户;房地产企业121户,进库16户;重点服务业企业41户,进库7户。

2、投资项目进库。至12月底,全市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10个,同比增加5个,增长1.0%。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49个,增加24个,增长19.2%;5000万元以下项目361个,减少19个,下降5.0%。8县区呈“四升四降”趋势:华池县52个,增加13个,增长33.3%;环县51个,增加10个,增长24.4%;庆城县109个,增加13个,增长13.5%;合水县60个,增加3个,增长5.3%;镇原县62个,减少4个,下降6.1%;西峰区65个,减少3个,下降4.4%;正宁县50个,减少8个,下降13.8%;宁县60个,减少20个,下降25%。

二、运行特点

(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全市生产总值一季度下降2.0%、上半年下降3.1%,三季度实现V型反转增长3.0%以来,经济运行生产修复较快,需求稳步回升。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全年完成生产总值754.73亿元,同比增长4.3%,比一季度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62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56.36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00.75亿元,增长1.9%。从纵向看,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高3.6个、7个和4.8个百分点;从横向看,进位成效明显。生产总值排名从上半年全省末位上升到第六位,第一产业排名从上半年的全省末位上升到第7位,第二产业排名从上半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5位,第三产业排名从上半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10位;从贡献看,第二产业贡献最高。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7%,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0%。

(二)生产供给持续好转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畜牧业加快发展。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99.45亿元,同比增长5.6%,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47.46万吨,增长1.4%,平均亩产255.3公斤,增长0.1%。其中,夏粮产量35.15万吨,下降12.6%;秋粮产量112.3万吨,增长6.7%。特色产业效益趋好。全年蔬菜产量50.49万吨,增长10.3%;水果产量53.98万吨,增长13.3%;中药材产量7.51万吨,增长41.5%。畜牧业加快发展。季末大牲畜存栏37.51万头,增长5.6%。猪牛羊禽出栏分别增长4.5%、8.5%、11.1%和3.2倍,肉类产量、鲜蛋产量和牛奶产量分别增长33.6%、46.2%和12.4%。

工业支柱作用明显,骨干企业增势较好。随着三季度长庆油田陇东分公司正式入库,对全市规上工业支撑有力,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比一季度提高12.9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中央企业增长6.5%,地方工业增长3.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7.7%,制造业增长1.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3%。从产品产量看,19种主要工业产品有6种产量实现增长,产品增长面为31.6%,比一季度提高5.3个百分点。原油产量917.73万吨,增长7.3%;原油加工量355.63万吨,下降1.2%;水泥产量增长6.1%;商品混凝土增长1.3%;风力发电量下降1.5%;初级形态塑料增长11.3%。从关联指标看,工业用电量29.23亿度,增长13.5%。其中,采矿业增长15.4%;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3.93%,其中石油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68.2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79.02%。

服务业逐季攀升,重点行业稳步恢复。2020年,全市服务业在遭受了疫情的巨大冲击后逐步恢复,增速从一季度的下降2.9%、上半年的下降0.9%、三季度增长0.8%,到全年实现增加值300.75亿元,同比增长1.9%,比一季度提高4.8个百分点。除住宿和餐饮业外,其它行业均实现增长,其中批零业增长0.3%、交通运输业增长5.6%、金融业增长4.6%、房地产业增长8.4%、营利性服务业增长5.4%,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5%。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7%、4.1%、12.2%。

(三)扩需求成效明显

投资总额全年快速增长、亮点突出。2020年,全市重大项目较快推进,投资总额从2月下降42.4%、3月下降1.5%、4月由负转正后明显提升,全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12月增长26.7%,比2月提高69.1个百分点。新入库项目个数明显增加。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10个,当年新进库311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49个,完成投资额增长48.6%;5000万元以下项目361个,完成投资额下降13.5%。一产投资回升明显、三产投资增势强劲。第一产业投资额增长2.3%,比上半年提高4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额增长38.3%,其中交通运输业增长58.7%,教育增长42.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70.5%。项目到位资金保障有力。5000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增长70.1%。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销售良好。至12月底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2.3%,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7.9%。

市场消费当季增速由降转增。2020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04亿元,下降2.8%,降幅逐季收窄,分别比一、二、三季度收窄11.8个、8.3个和4.7个百分点。四季度当季增长7.7%,当季增速年内首次转正。乡村市场恢复好于城镇,城镇零售额131.46亿元,下降3.1%;农村零售额45.58亿元,下降2.2%,高于城镇0.9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商品零售规模基本接近上年水平。2020年,餐饮收入22.67亿元,下降3.0%;商品零售154.37亿元,下降2.8%。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明显回升,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服装类和日用品类商品分别增长29.8%、15.1%、17.0%和5.9%,金银珠宝类和通讯器材类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18.4个和13.5个百分点,汽车类增速提升35.2个百分点。

(四)发展质效稳步提高

财税收入渐趋回升,至12月底,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53亿元,同比下降7.0%,降幅比11月收窄9.8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5.12亿元,下降11.6%,比11月收窄3.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实现降幅收窄;非税收入完成19.4亿元,由负转正实现增长2.7%,比11月提高23.4个百分点。

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7.4亿元,同比增长9.1%。各项贷款余额755.61亿元,增长5.7%,贷款余额增速高于2月1.9个百分点,与存款增速差距逐步缩小,其中住户贷款和企事业单位贷款分别增长3.2%和8.3%。存贷比为1∶0.6,增量存贷比为1∶0.39。

规上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改善。全市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降幅分别比三季度收窄1.4个、28.3个和2.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面收窄15.3个百分点,亏损额实现降低。

(五)市场运行稳中向好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至12月底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427户,其中新登记企业6375户、个体户1466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87户。

交通运输业实现历史性突破,纵贯我市南北、群众翘首期盼的银西高铁全线通车,庆阳正式跨入高铁时代,进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2.9%,高于一季度14.5个百分点。

邮政、快递业务较快增长,1-12月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3.92亿元,增长17.2%,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3.41亿元,增长12.4%,高于一季度4.6个百分点。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71亿元,增长32.3%,快递业务量完成704.12万件,同比增长24.0%,高于一季度9.5个百分点。

(六)民生保障稳固有力

就业形势逐步好转,1-12月城镇新增就业31670人,比一季度增加2838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9.2%。12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3%,低于控制目标0.87个百分点。

民生支出有效保障。1-12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0.51亿元,增长6.9%。其中,13类民生支出24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8%。教育支出增长2.1%,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5%,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51.7%。

物价涨幅平稳回落。1-12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涨幅比1月回落1.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全省0.6个、0.1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六升二降”,食品烟酒类价格领涨。

居民收入增幅提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同比增加1509元,增长4.7%,高于一季度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22元,同比增加736元,增长7.6%,高于一季度3.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0.4个和3.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23,比上年同期缩小0.08个百分点,农村增速高于城镇2.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