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市情>庆阳概况>经济发展>详细内容

2019年经济发展情况

  • |
  • |
来源:庆阳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05-15 16:49:25
分享到:

2019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面落实“六稳”工作举措,积极应对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和质量提升。全市经济承压前行,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态势。

一、完成情况

(一)市县(区)

1、生产总值,全市完成742.94亿元,占全年计划100.9%,总量列全省第二;同比增长5.3%,高于市列目标1.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十二。镇原县增长7.4%,西峰区增长6.8%,华池县增长6.8%,庆城县增长6.0%,合水县增长3.6%,环县增长2.9%,宁县增长1.6%,正宁县增长1.2%。

2、第一产业增加值,全市完成85.2亿元,占全年计划113.6%,总量列全省第七;增长5.8%,高于市列目标0.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七。宁县增长7.6%,环县增长6.6%,镇原县增长5.8%,华池县增长5.6%,庆城县增长5.4%,合水县增长5.4%,西峰区增长3.5%,正宁县增长3.3%。

3、第二产业增加值,全市完成372.56亿元,占全年计划102.1%,总量列全省第二;增长7.5%,高于市列目标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五。宁县增长14.1%,西峰区增长10.9%,华池县增长7.8%,镇原县增长6.2%,环县增长5.1%,合水县增长4.6%,庆城县增长4.2%,正宁县下降4.4%。

4、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市完成285.18亿元,占全年计划95.7%,总量列全省第三;增长2.2%,低于市列目标3.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十三。庆城县增长10.3%,镇原县增长9.2%,西峰区增长 2.8%,华池县增长1.6%,正宁县增长 1.2%,合水县 增长0.3%,环县下降2.8%,宁县下降5%。

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市增长8.2%,高于市列目标6.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五。西峰区增长27.8%,镇原县增长27.2%,庆城县增长19.4%,正宁县增长16.3%,华池县增长10.1%,宁县增长6.0%,环县下降3.1%,合水县下降9.3%。

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市增长14.9%,高于市列目标8.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二。镇原县增长19.5%,合水县增长18.9%,环县增长17.7%,正宁县增长17.7%,西峰区增长17.4%,华池县增长16.8%,庆城县增长15.7%。

7、建筑业增加值,全市完成30.9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七;增长2.4%,增速列全省第十。合水县 增长96.5%,环县增长89.8%,华池县增长4.5%,镇原县增长4.0%,宁县下降0.1%,西峰区下降3.9%,正宁县下降7.8%,庆城县下降9.1%。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完成272.91亿元,占全年计划100.7%,总量列全省第三;增长7.6%,高于市列目标0.6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八。环县增长8.2%,镇原县增长8.0%,合水县增长7.9%,宁县增长7.7%,庆城县增长7.6%,西峰区增长7.4%,正宁县增长7.1%,华池县增长7.0%。

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完成58.64亿元,占预算104.7%,总量列全省第二;增长10.5%,高于市列目标5.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环县增长33.2%,镇原县增长16.6%,西峰区增长13.5%,正宁县增长13.2%,庆城县增长12.7%,华池县增长12.0%,合水县增长10.8%,宁县增长10.5%。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完成32107元,占全年计划101.7%,列全省第五;增长8.3%,高于市列目标1.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五。西峰区增长8.8%,华池县增长8.7%,宁县增长8.4%,环县增长8.3%,正宁县增长8.3%,庆城县增长8.0%,镇原县增长7.8%,合水县增长7.8%。

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完成9686元,占全年计划100.3%,列全省第八;增长9.3%,高于市列目标0.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九。环县增长9.7%,宁县增长9.5%,合水县增长9.3%,镇原县增长9.3%,华池县增长9.2%,西峰区增长9.1%,正宁县增长9.1%,庆城县增长9.0%。

1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

13、万元GDP能耗下降2.79%。

(二)进库情况

1、统计单位进库。至12月底,全市统计调查单位在库451户,其中当年进库61户。分县区看,西峰区219户,进库24户;庆城县57户,进库9户;环县34户,进库9户;华池30户,进库6户;合水县29户,进库5户;正宁县21户,进库2户;宁县34户,进库5户;镇原县27户,进库1户。分行业看,工业企业110户,进库16户;建筑企业79户,进库2户;批发零售企业80户,进库18户;住宿餐饮企业32户,进库2户;房地产企业115户,进库20户;重点服务业企业35户,进库3户。

2、投资项目进库。至12月底,全市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05个,同比减少105个,下降17.2%。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5个,减少13个,下降9.4%;5000万元以下项目380个,减少92个,下降19.5%。8县区“一增七降”:西峰区68个,增加1个,增长1.5%;正宁县58个,减少3个,下降4.9%;合水县57个,减少3个,下降5.0%;庆城县96个,减少7个,下降6.8%;华池县39个,减少4个,下降9.3%;镇原县66个,减少24个,下降26.7%;宁县80个,减少32个,下降28.6%;环县41个,减少33个,下降44.6%。

二、运行特点

(一)经济增长平稳回升,二产拉动作用显著

201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42.94亿元,同比增长5.3%,总量比上年同期扩大41.53亿元,增速比三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5.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72.5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85.18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5%、73.77%和15.38%,拉动经济增长0.57、3.91和0.82个百分点,二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二)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2019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86.86亿元,同比增长5.5%。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明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结构调整成效逐步显现。粮食总产单产双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70.01万亩,下降2.5%,粮食总产量145.44万吨,增产3.83万吨,增长2.7%;平均亩产255.15公斤,亩增12.9公斤,增长5.3%,单产水平明显提升特色产业效益提升。一是水果呈恢复性生产。2019年全市气候温和多雨,光照充足,苹果呈恢复性生产。果园面积83.18万亩,增长2.7%,水果产量47.65万吨,增长38.6%;二是蔬菜瓜果生产动能提升。全市蔬菜种植面积52.23万亩,增长19.5%,蔬菜产量45.78万吨,增长10.4%;瓜类面积15.78万亩,增长27.9%,瓜类产量52.83万吨,增长34.6%。三是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全市中药材面积12.89万亩,增长1.7倍,产量5.3万吨,增长1.3倍。畜牧产业总体稳定,全市大牲畜存栏35.51万头,增长0.3%。其中,牛存栏增长1.5%;羊存栏增长3.3%;猪存栏下降7.1%;牛出栏增长1.0%;羊出栏增长5.1%;猪出栏下降6.3%。家禽存栏401.98万只,增长1.3%。

(三)央企地方同步发力,工业生产态势良好

今年以来,以长庆油田、庆阳石化为代表的中央企业生产进度稳定、支撑有力,地方工业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在中央和地方企业的同步支撑下,全市工业生产态势良好、稳步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扭转了上年的下降趋势,从2月的增长6.3%提升至12月增长8.2%,比上年同期高10.4个百分点。分属地看,中央企业增长7.6%,地方工业增长19.2%。分类型看,轻工业增长41.3%,重工业增长8.5%。分行业看,采矿业增长5.3%;制造业增长1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从产量看,原油产量855.53万吨,增长4.8%,其中长庆油田845.44万吨,增长4.6%;镇原区块10.09万吨,增长23.7%。原油加工量360.01万吨,增长15.4%。从用电看,工业用电量25.75亿度,增长11.4%,比上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从能耗看,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7.06万吨标煤,增长3.6%。从重点能耗行业看,石油加工业增长1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2.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2%。

(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投资总额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以甜永高速、海绵城市、打庆高速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核桃峪煤矿、新庄煤矿为代表的工业投资项目体量大,工程进度快,完成投资额度高,支撑力强,同时进入三季度以来房地产投资逐步提升。全市投资总额扭转了前两年的下降趋势,全年增长14.9%,比上年同期提高36.8个百分点。从项目投资看,至12月底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05个,同比减少105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25个,减少13个,完成投资额增长17.5%;5000万元以下项目380个,减少92个,完成投资额下降5.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5.0%;第二产业增长18.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2%,工业投资增势强劲,成为拉动投资总额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长15.5%。从到位资金看, 5000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8.3%,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6%,国内贷款增长22.1%,自筹资金增长40.3%,其他资金下降74.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9.8%,比上年同期提高24.9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出口创汇降幅收窄

2019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21亿元,增长7.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97亿元,增长2.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62亿元,增长7.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6.59亿元,增长7.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58.85亿元,增长7.5%;餐饮收入额23.36亿元,增长8.3%。大宗商品销售有增有降,粮油食品类增长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9.9%,化妆品类下降1.5%、日用品类下降2.5%,家用电器类下降36.8%,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5.4%、汽车类增长4.3%。

今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市进出口总额处于下降趋势,进入四季度降幅逐步收窄,至12月底由负转正,完成1.72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创汇完成1.58亿元,下降3.4%,降幅比三季度收窄38.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增长54.8%。

(六)财政收入提速增长,存贷规模持续扩大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4亿元,同比增长10.5%,比1月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9.75亿元,增长1.9%,非税收入完成18.89亿元,增长3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1.15亿元,增长12.4%,其中八项支出完成179.62亿元,增长9.4%,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2.16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92.32亿元,增长13.2%;各项贷款余额714.92亿元,增长4.1%。其中住户消费贷款116.68亿元,增长20.7%。贷款余额增速低于存款6个百分点,存贷比为1∶0.62,增量存贷比为1:0.23。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7元,同比增加2461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6元,同比增加824元,增长9.3%。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于GDP增速3个和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31,比上年缩小0.04个百分点,农村增速高于城镇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0%,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领涨。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1%,食品烟酒类上涨4.7%,居住上涨2.9%,衣着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4%,交通和通信下降2.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4%,鲜菜价格上涨6.3%,畜肉价格上涨22.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0.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8.3%,其中石油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4.7%,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93.9%。

(九)十大生态产业稳步发展,能源产业支撑强劲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把十大生态产业打造成甘肃发展的金钥匙的战略定位,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全市十大生态产业稳步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实现增加值187.04亿元,同比增长26.5%,占GDP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12.75个百分点,增速和占比分别高于全省18.7和1.5个百分点。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增加值7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0.1%。在该产业的强力支撑下,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生产产业占GDP比重分别达到10.9%和10.4%,远远高于其它产业,成为十大生态产业的中流砥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