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市情>庆阳概况>经济发展>详细内容

2018年经济发展情况

  • |
  • |
来源:庆阳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4-25 16:19:00
分享到: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持续推进“三重”“三一”等系列稳增措施落地见效,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全市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显不足、回升基础仍然不稳,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一、完成情况

(一)市县(区)

1、生产总值,初步核算,全市完成708.15亿元,占全年计划112.4%,总量列全省第二(比兰州2732.94亿元少2024.79亿元,比天水多56.10亿元);同比增长3.6%(按可比价计算,下同),低于市列目标1.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十二。县区“六增二降”:正宁县增长7.5%,镇原县增长7.1%,华池县增长6.9%,环县增长3.5%,西峰区增长3.2%,合水县增长2.8%,庆城县下降0.8%,宁县下降0.8%。

2、第一产业增加值,全市完成71.01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七;增长6.5%,高于市列目标1.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三。县区全部增长:环县增长7.3%,华池县增长7.1%,西峰区增长6.9 %,镇原县增长6.9%,宁县增长6.6%,庆城县增长5.4%,正宁县增长5.2%,合水县增长4.7%。

3、第二产业增加值,全市完成355.67亿元,占全年计划127.0%,总量列全省第二(比兰州938.0亿元少582.33亿元);下降1.5%,低于市列目标4.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十一。县区“五增三降”:华池县增长8.7%,正宁县增长7.2%,镇原县增长4.1%,合水县增长3.7%,环县增长0.4%,庆城县下降1.2%,西峰区下降2.4%,宁县下降14.9%,。

4、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市完成281.47亿元,占全年计划108.3%,总量列全省第四;增长10.1%,高于市列目标3.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县区“五增三降”:镇原县增长10.9%,宁县增长8.5%,正宁县增长8.1%,西峰区增长7.8%,环县增长7.3%,合水县下降0.6%,庆城县下降1.7%,华池县下降2.6%。

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市完成309.86亿元,占全年计划131.9%,总量列全省第二(比兰州608.5亿元少298.64亿元);下降2.2%,低于市列目标4.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十四。县区“六增二降”:宁县增长8.6%,西峰区增长4.9%,华池县增长3.8%,镇原县增长3.3%,合水县增长0.9%,环县增长0.2%,正宁县下降10.7%,庆城县下降18.4%。

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市完成218.67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七;同比下降21.9%,低于市列目标29.9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十三。县区“二增六降”:镇原县增长5.0%,宁县增长0.1%,庆城县下降12.8%,正宁县下降20.1%,合水县下降27.0%,西峰区下降28.5%,华池县下降37.7%,环县下降38.3%。

7、建筑业增加值,全市完成46.23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七;增长2.8%,增速列全省第二。县区“六增二降”:镇原县增长119.2%,环县增长85.8%,西峰区增长31.5%,合水县增长23.0%,正宁县增长17.3%,华池县增长10.2%,庆城县下降12.3%,宁县下降44.5%。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完成253.63亿元,占全年计划98.3%,总量列全省第三;增长8.0%,完成市列目标,增速列全省第三。县区全部增长:合水县增长8.7%,正宁县增长8.6%,镇原县增长8.5%,华池县增长8.4%,西峰区增长8.2%,庆城县增长7.7%,宁县增长7.4%,环县增长6.7%。

9、大口径财政收入,全市完成157.66亿元,占预算100.7%,总量列全省第三(分别比兰州、天水少563.8亿元和4.8亿元);增长5.7%,高于市列目标0.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七。县区全部增长:正宁县增长37.3%,庆城县增长26.7%,华池县增长18.2%,西峰区增长15.9%,镇原县增长15.2%,合水县增长11.4%,环县增长9.4%,宁县增长8.9%。

10、小口径财政收入,全市完成53.09亿元,占预算106.04%,总量列全省第二(比兰州少200.2亿元,比天水多6.5亿元);增长13.5%,高于市列目标6.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县区全部增长:正宁县增长27.6%,庆城县增长23.7%,西峰区增长22.0%,华池县增长15.5%,镇原县增长14.1%,合水县增长5.9%,宁县增长8.7%,环县增长2.1%。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完成29646元(低于全省311元),占全年计划99.9%,列全省第五;增长7.9%(与全省持平),低于市列目标0.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八。分县区情况庆阳调查队正在核算。

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完成8862元(高于全省58元),占全年计划100.2%,列全省第八;增长9.2%(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高于市列目标0.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七。分县区情况庆阳调查队正在核算。

1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

14、万元GDP能耗增长1.53%(省局尚未认定)。

15、城镇化率达到38.4%,增加1.4个百分点(净增城镇人口3.54万人)

(二)部门行业

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1%,涉及8个部门的14项数据支撑较为乏力,影响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5个百分点,下拉GDP增幅1.8个百分点。

1、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6.6%(预期为8.5%,市交通局);

2、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2.0%(预期为15.0%,市邮政局);

3、批发业销售额增长9.5%(核算预期为17.1%,市商务局);

4、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1.4%(核算预期为14.1%,市商务局);

5、住宿业营业额增长9.7%(核算预期为11.3%,市商务局);

6、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1.4%(核算预期为15.1%,市商务局);

7、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9.6%(预期为18.1%,人民银行庆阳中心支行);

8、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预期为17.2%,人民银行庆阳中心支行);

9、保费收入增长5.4%(预期为13.9%,市金融办);

10、证券交易额下降25.3%(预期为15.4%,市金融办);

11、房地产单位从业人员下降10.2%(预期为0.9%,市住建局);

12、房地产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下降4.3%(预期为10.1%,市住建局);

1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5%(预期为16.0%,市商务、文广局)

14、财政8项支出增长6.3%(预期为18.0%,市财政局)。

(三)进库情况

1、统计单位进库。全市统计调查单位在库533户,其中当年新进库36户。分县区看,西峰区235户,新进库16户;庆城县73户,进库5户;环县51户,进库3户;华池39户,进库3户;合水县29户,进库4户;正宁县27户,进库0户;宁县40户,进库1户;镇原县39户,进库4户。分行业看,工业企业113户,进库11户;建筑企业82户,进库5户;批发零售企业91户,进库11户;住宿餐饮企业52户,进库0户;房地产企业110户,进库8户;重点服务业企业85户,进库1户。

2、投资项目进库。全市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610个,同比减少36个,下降5.6%。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38个,减少30个,下降17.9%;5000万元以下项目472个,减少6个,下降1.3%。县区“三增五降”:庆城县103个,增加29个,增长39.2%;宁县112个,增加10个,增长9.8%;合水县60个,增加4个,增长7.1%;镇原县90个,减少5个,下降5.3%;正宁县61个,减少4个,下降6.2%;西峰区67个,减少8个,下降10.7%;华池县43个,减少14个,下降24.6%;环县74个,减少48个,下降39.3%。

二、运行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08.15亿元,同比增长3.6%,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01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55.67亿元,下降1.5%;第三产业增加值281.47亿元,增长10.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4.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3%,金融保险业增长1.9%,房地产业增长11.4%,营利性服务业增长41.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6%。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个、-0.8个和3.8个百分点,三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9.6:48.4:42.0调整为10.0:50.2:39.8。

(二)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84.61万亩,同比减少3.8%。全年粮食总产量141.6万吨,增长10.5%,其中,夏粮产量41.9万吨,减产1.35万吨,下降3.1%;秋粮产量99.71万吨,增产14.87万吨,增长17.5%。特色产业发展平稳。全市水果产量34.39万吨,下降19.8%;蔬菜产量41.46万吨,增长16.7%;药材产量2.61万吨,增长31.6%;瓜类产量36.48万吨,下降13.2%;油料产量9.08万吨,增长8.9%。育苗面积14.7万亩,下降10.7%;当年造林面积100.37万亩,下降1.3%。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大牲畜存栏35.4万头,增长3.2%,其中牛存栏27.9万头,增长3.4%;羊存栏183.59万只,增长13.3%;猪存栏42.97万头,增长3.5%。牛出栏15.32万头,增长3.1%;羊出栏104.85万只,增长7.4%;猪出栏45.69万头,增长2.7%;家禽饲养量682.01万只,下降1.8%。全市肉类总产量7.41万吨,增长3.3%;鲜蛋产量1.2万吨;牛奶产量0.75万吨。

(三)工业经济效益提升。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09.86亿元,同比下降2.2%。分类型看,轻工业完成2.60亿元,下降22.1%;重工业完成307.26亿元,下降2.4%。分属地看,中央企业完成292.98亿元,下降2.4%;地方工业完成16.88亿元,增长3.8%。从产量看,全年原油产量816.16万吨,增长4.1%,其中长庆油田808万吨,增长3.6%;镇原区块8.16万吨,增长102.4%。原油加工量312万吨,下降13.1%。从用电看,全年工业用电量23.12亿度,增长4.9%。从效益看,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9.77亿元,增长11.6%;利润总额88.18亿元,增长57.6%。

(四)项目投资降幅收窄。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8.66亿元,同比下降21.9%,降幅比上年收窄44.5个百分点。其中:至12月底项目完成投资173.64亿元,下降26.8%;房地产完成投资45.02亿元,增长4.9%。从项目投资看,至12月底全市在库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610个(当年新入库367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38个,下降17.9%,完成投资125.73亿元,下降28.1%;5000万元以下项目472个,下降1.3%,完成投资47.91亿元,下降23.0%。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12.2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完成40.76亿元,下降5.4%,其中工业投资40.22亿元,下降1.4%;第三产业完成165.62亿元,下降26.5%。从到位资金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20.98亿元,下降1.2%,其中:国家预算资金49.85亿元,增长2倍;国内贷款34.60亿元,下降11.2%;债券0.83亿元,增长2.7倍;自筹资金25.61亿元,下降53.1%;其他7.31亿元,增长44.1%。

(五)市场消费稳中趋活。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63亿元,增长8.0%。按城乡分,城镇完成188.71亿元,增长8.3%;农村消费64.92亿元,增长7.0%。按行业分,批发业52.89亿元,增长12.3%;零售业168.37亿元,增长7.2%;住宿业1.98亿元,增长3.4%;餐饮业30.39亿元,增长5.8%。至11月底,完成出口创汇总额1.6亿元,增长6.9%。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1.24亿元,下降5.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1.5亿元,增长7.5%。

(六)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57.66亿元,同比增长5.7%;小口径财政收入53.09亿元,增长13.5%。完成财政支出251.69亿元,增长10.9%,其中财政8项支出165.93亿元,增长6.3%。

(七)存贷规模同步扩大。至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6.24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87.96亿元,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686.67亿元,增长1.5%,其中住户消费贷款96.67亿元,增长18.5%。贷款余额增速低于存款8.1个百分点,存贷比为1∶0.66,增量存贷比为1:0.21。

(八)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646元,净增2170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2元,净增746元,增长9.2%。

(九)市场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4%。其中,医疗保健上涨7.6%,居住上涨4.6%,衣着上涨1.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5%,交通和通信上涨1.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0%,食品烟酒类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5.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109.5%。

(十)调控政策稳中推进。在去产能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铁合金产量为零;在降成本方面,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62.2元,同比减少2.7元;在补短板方面,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下滑的形势下,农林牧渔业增长6.2%,租赁和商务服务、科技、居民服务业增长3.6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